常年期第廿一主日(丙年)—包袱越少,越得安逸

从福音的读经来看,显然,许多早期基督徒团体都日思夜想有关天主国的来临。不断重复这个短语,时常会削弱天主国的效力。天主的国的简单含义是:建立一个神国。于是,直到现在,许多人相信,耶路撒就是天主国的首都。关于天上的耶路撒冷的概念是从对耶路撒冷的缅怀而来。这个可能的想法并非每人都要属于这个王国,选民会在这个王国内。 谁会进到这个王国,谁会从这个王国出去呢?圣路加福音妥处了他所在团体关于这个问题的焦虑。这表明:这个问题是他们讨论的积极组成部分。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明白耶稣与一大群加里肋亚人往耶路撒冷的背景。日复一日,与耶稣同行的人,对天主国的想象,日渐成长。 福音中提到的:从东从西,从北从南而来的儿女,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一个篇章(依43:5-6)将与耶稣同行的人内心所关注的焦点,聚焦在重建耶路撒冷城的背景下。如同依撒意亚设想的那样(依25:6-12)得胜的人将在耶路撒冷举行盛筵。这则故事,在追随耶稣的加里肋亚人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肢体语言:藉耶稣 ——默西亚——重建耶路撒冷。耶稣给他们所准备的含义是一种属灵上的意义。重建耶路撒冷与天主的国并不是同一个含义。对耶稣来说,天主的王国,是天主众子得到自由,一如祂在纳匝肋会堂内首次宣讲时所宣告的那样。自人类文明开始,顺从天主(神明)惯常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在耶稣脑海中,整个世界都得到更新,从目前来看,使人顺从天主,使那些与祂同行的人,在耶路撒冷得到一个确切的名份。 那时,耶稣要求他们经由一个窄门进入,这则故事,在追随耶稣的加里肋亚人的脑海中,浮现出在耶路撒冷的,骆驼将要穿过的门,关于这门,在玛窦福音关于骆驼将要穿过针眼的记载中也有提到。(玛19:24)。骆驼将要穿过的门,可能是当城市主要的大门关闭时,被用来往城里运送物资的。这要求商人从骆驼的背上取走物资,把物资拿在手上,因为这门很窄,只有没有载荷的骆驼才能通过。 耶稣仍然在讲论灵性的含义。那些因财富而自我膨胀的,在他们进入天国以前,必须卸下它们。如果你拥有许多财富,你必须要花费时间把它们卸下,并把它们装载,你可能会迟于赴宴。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于那迟到的人,主人所施加的惩罚,严厉非常。他们有些是宣讲者,有些是驱魔的人。他们的包袱实在众多,以致他们迟来赴宴。 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一则铁路公司的广告,那则广告说:包袱越少,越得安逸。生活就是一个旅途,如果我们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