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聖三節 (丙年) — 陶醉在天主聖三的默想中
.jpg)
瑪 28:16-20 天主聖三主日,是教會奉獻自己,反思我們天主概念的時刻。對天主的認識與人類休戚相關。血肉之愛,獻祭之愛,天主偉岸的形象,在人類早期的歷史中佔據主要的地位,這一點在猶太主義尤為明顯,此一宗教就是為基督和基督信徒預備行徑的宗教。但是,這樣的觀念,讓位於對天主更精確的理解。天主從未改變。祂常是一樣的。但是,人類對天主聖三關係的理解,一直在改變。天主聖三,是人類對天主認識的極限,就是天主聖父,天主聖子,天主聖神,緊密相聯,不可分隔。這屬實是對人類對實體的認識和理解。那麼讓這個實體保持下去。如果想對天主有完整的認識,我們便可知道:天主是無限的,人類是有限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敘述了天主聖三玄奧的共融。在天主聖三的三個位格之間,存有一種不言而喻而直接的共融。早期教會逐漸意識到:耶穌天主聖三的其他位格保持聯繫。耶穌不斷提到:聖父派遣祂,隨祂以後要來的,便是聖神。對耶穌提及事物的反思,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概念。 對這種共融的進一步解釋,與天主實體相斥,最終使其變得複雜。相反,我們每天多次呼求天主聖三,我們所關注的,是呼求天主聖三的意義。我所想起的,天主聖父的肖像,是出現在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的景象。我所想起的,天主聖子的肖像,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傷害和嘲笑祂的士兵,祈求寬恕的景象。我所想起的,天主聖神的肖像,就是在五旬節時,賦予宗徒德能,賜予百姓理解宗徒神恩的景象。 聖教會試圖用許多方式向我們解釋天主聖三。這些方式中,我最喜歡的是聖若望·瑪利亞·維雅內(John Marie Vianney)的愛火。火焰具有形象,顏色,並具有溫暖。天主聖三好似同一火焰的三個不可分割的層面。與天主聖三共融,是人類的使命。天主聖三的特徵是:祂們彼此各自生活,完美共融。祂們各自生活,意思是:行動,思慮,念想,彼此完全滲透。我們蒙召,在愛德中,達到如此共融的境地。唯在愛內,我們才能看到一窺天主聖三的真相。 一個過度關注天主聖三的人,好似若望·希亞(John Shea)在《千鐘傳奇》(Legend of the Thousand Bells)提到的那個男孩一樣。有一座島嶼,離海岸線有若干公里。在這座島上,有一座寺廟,在這廟裡,有許多規格的鐘,這些鐘會隨風鳴響。最終,這些鐘沉入海中,人們每天仍然聽到鐘鳴。有一次,一個男孩,從遠方而來,聽到有關這些鐘的傳說。他試圖好幾天專注聆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