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5

天主聖三節 (丙年) — 陶醉在天主聖三的默想中

Image
  瑪 28:16-20 天主聖三主日,是教會奉獻自己,反思我們天主概念的時刻。對天主的認識與人類休戚相關。血肉之愛,獻祭之愛,天主偉岸的形象,在人類早期的歷史中佔據主要的地位,這一點在猶太主義尤為明顯,此一宗教就是為基督和基督信徒預備行徑的宗教。但是,這樣的觀念,讓位於對天主更精確的理解。天主從未改變。祂常是一樣的。但是,人類對天主聖三關係的理解,一直在改變。天主聖三,是人類對天主認識的極限,就是天主聖父,天主聖子,天主聖神,緊密相聯,不可分隔。這屬實是對人類對實體的認識和理解。那麼讓這個實體保持下去。如果想對天主有完整的認識,我們便可知道:天主是無限的,人類是有限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敘述了天主聖三玄奧的共融。在天主聖三的三個位格之間,存有一種不言而喻而直接的共融。早期教會逐漸意識到:耶穌天主聖三的其他位格保持聯繫。耶穌不斷提到:聖父派遣祂,隨祂以後要來的,便是聖神。對耶穌提及事物的反思,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概念。 對這種共融的進一步解釋,與天主實體相斥,最終使其變得複雜。相反,我們每天多次呼求天主聖三,我們所關注的,是呼求天主聖三的意義。我所想起的,天主聖父的肖像,是出現在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的景象。我所想起的,天主聖子的肖像,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傷害和嘲笑祂的士兵,祈求寬恕的景象。我所想起的,天主聖神的肖像,就是在五旬節時,賦予宗徒德能,賜予百姓理解宗徒神恩的景象。 聖教會試圖用許多方式向我們解釋天主聖三。這些方式中,我最喜歡的是聖若望·瑪利亞·維雅內(John Marie Vianney)的愛火。火焰具有形象,顏色,並具有溫暖。天主聖三好似同一火焰的三個不可分割的層面。與天主聖三共融,是人類的使命。天主聖三的特徵是:祂們彼此各自生活,完美共融。祂們各自生活,意思是:行動,思慮,念想,彼此完全滲透。我們蒙召,在愛德中,達到如此共融的境地。唯在愛內,我們才能看到一窺天主聖三的真相。 一個過度關注天主聖三的人,好似若望·希亞(John Shea)在《千鐘傳奇》(Legend of the Thousand Bells)提到的那個男孩一樣。有一座島嶼,離海岸線有若干公里。在這座島上,有一座寺廟,在這廟裡,有許多規格的鐘,這些鐘會隨風鳴響。最終,這些鐘沉入海中,人們每天仍然聽到鐘鳴。有一次,一個男孩,從遠方而來,聽到有關這些鐘的傳說。他試圖好幾天專注聆聽這...

五旬節主日 (丙年) — 明智與寬恕之神

Image
  若20:19-23 在宗徒大事錄中,可以找到聖神傾注的生動敘述:火舌,雷霆,風,為聖神降臨營造了戲劇性的背景。這些圖像在舊約中有他們預表性的根源。在戲劇性的描述中經常提到的有關雷霆的不連貫敘述,實際上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最核心的現象是:膽怯和受到驚嚇的門徒,他們發現自己有了新的能力,他們可以用帶有阿拉美(Aramaic)口音的加里肋亞語(Galilean)向一大群講不同語音的群眾發言,並使他們能熟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他們所傳報的訊息,是耶穌升天時託付他們的:藉著復活的主悔改和寬恕。宗徒受聖神的灌輸,他們被灌輸了一種清晰的思維,使他們理解事實的本相,他們的恐懼消失,耶穌升天時的託付,達到了一種更新的維度和目的。 他們傳遞的訊息,超越聚集一處群眾的許多嘈雜語言,使每人能毫不費力的理解這些訊息。舊約中有關巴貝耳塔(創11:1-9)的敘述,在這裡很重要。巴貝耳塔代表的是反抗天主的計畫。這個計畫,因天主擾亂他們的語言,以致他們不能理解每人的意圖而被中斷,這個反抗天主計畫也宣告中止。五旬節時,天主使因巴貝耳計畫而四散的祂子民,聚集一處,使他們在聖神的引導下,藉一種悔改和寬恕的語言,使他們形成一體,重構人類。 這項奧跡,並非關於人類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而是人類彼此理解的能力。人類最本質的不幸,在於不能理解彼此的兄弟,姐妹和近人。矯正這種不幸的方法就是培植相互理解的精神。正是這種理解的精神,才能使人聚集在一起。 曾有一人試圖開始一種被稱作世界語(Esperanza)的語言。在將近一百年的推廣後,如今,只有大約二十萬人在講這種語言。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國際社會能有共同的語言,就能使理解彼此,變得容易。由於這種語言同在世界上的干擾和嘈雜無關,不能俘獲人類的想像力,這並非與這語言的本質有關,而是與理解彼此的明悟有關。五旬節開啟的,就是這樣的明悟。 我們今天從若望福音中讀到的福音章節,其所描述的是隨耶穌復活而來的,聖神立刻的灌注。當祂向他們呼出祂的聖神氣息以後,耶穌給他們權柄:“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這段經文時常會被人誤讀,以為門徒擁有自由裁量權,把人置於有罪的狀態。應把這段經文理解為:耶穌所說有關寬恕主題的延續。門徒必須從耶穌那裡學會無條件的寬恕。祂曾教導他們說:“如果你們不寬恕他人的罪,你們便是阻止聖父寬恕你們自己的罪。”耶穌邀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