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四主日(善牧主日)— 辨別的空間

若10:1-10 在基督宗教文學中,善牧的形象銘刻於心,以至讓人忘記它是一個隱喻。對猶太人而言也許是一樣,因為他們的聖祖,例如亞巴郎、梅瑟、雅和伯和達味,以及這一脈的人都是牧羊人。在隱喻之外,我們需要默想真正的我——羊,和善牧——耶穌基督,即每一位基督徒和唯一的主之間的關係。 羊溫順和容易受騙的本性使牠們易入歧途。看看耶肋米亞先知的論述:「像一隻馴服被牽去宰殺的羔羊」(耶11:19)。正是這段,耶穌講述善牧為了保護羊不惜捨掉自己的性命。牧羊人對他的羊瞭如指掌,並高唱聖詠第23首。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我毫不在乎,因祂眷顧著我。這羊充分認識牠的主人,且把所有煩惱都交託給他。耶穌卻意識到邪惡的牧者的威脅,便警告我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主要求我們的,就是辨別聲音。 關於辨別,弗蘭克 (Viktor Frankl) 在《活出意義來》(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一書中寫道:「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有一段空間。在這空間裡,我們有力量去選擇如何回應,而我們的回應則決定了我們的成長與自由。」十幾年來,我一直被這句話深深吸引,尤其是牧羊人與羊之間的關係。羊——即我們人類,通過熟悉主人的聲音來慢慢習慣他的召喚。動物慢慢適應牧羊人的聲調和頻率,而我們卻有超越這個情況的選擇。在我們的回應和主的召喚之間有一段空間。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若10:27)。這簡短的句子所隱含的信息比字面上所要表達的還要多。首先,它表明了還有其他聲音的存在(其他牧羊人的聲音),以及其他不屬於善牧的羊。善牧猶如以邪惡和壞心眼的牧羊人,即那些把他們的羊賣掉、殺害或任由捕食動物兇殘對待的牧羊人的經驗來講述。 我常常在想,我們如何才能習慣牧者的聲音呢?我們如何才能規律地聽到主的聲音呢?我根據自己從聖經和教會中挑選的精神進行分辨來聆聽主。這是我內在的成長的時期,亦是我正在消除聲音與回應之間的空間。就是從聖經中隨意抽取一段經文,再嘗試從中找出個人信息。這種像買彩票的做法發生在世界各地。我卻再也不用這種方法了,因為它刪去了個人的辨別過程。隨意使用天主聖言更像是為滿足人的好奇心。即使是魔鬼也引經據典來試探主。自從我意識到這一點後,便根據經文給予我們的整體精神來開始從經文中藉著分辨來聆聽主的聲音。 善牧的顯著之處,在於他給予羊選擇聽從他的聲音的自由,而非強迫羊去聽從他的聲音。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