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二主日 — 他們遇見主而歡喜踴躍

 



若20:19-31


在今天的福音中,多默的多疑是眾所周知的。不過,若我們仔細閱讀福音便會發現其實所有門徒都抱持懷疑,並非只有可憐的多默。然而,為何若望把焦點放在多默身上呢?若望是寫給第三代的基督徒,那些從未見過主耶穌的世代,他們中大部份人甚至不認識任何一位宗徒。他們感到難以置信;他們在重重疑惑中掙扎著;他們渴望看見、觸摸並確認主是否真的復活了。

馬爾谷、路加和瑪竇均以所有宗徒都遲疑了來回應讀者。若望的回覆卻有別於他們:他借多默來代表每位基督徒在開始相信時所遇到的困難。我們很難理解他選擇這位宗徒的原因;可能因為他比其他人遇到更多的困難,或花更多的時間才得以相信。

若望想要教訓他團體中的基督徒(以及我們),復活了的那一位有一種我們無法感知的生命;一種無法用赤手去觸摸或用眼晴去看的生命,只能以信德達到。這也適用於宗徒們身上,那些與復活的主有過獨特經驗的人。

福音的末端交代了若望寫下這本經書的原因。他的福音是一個標記,為使人相信基督這個人。若望稱奇蹟為標記。耶穌並沒有顯奇蹟來給在場的任何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祂甚至放話譴責那些除非看到神跡和奇事,不然總是不信的人(若4:48)。標記並非證據的一部分,而是關於耶穌的位格、本性和使命的啟示。任何讀過這本經書並清楚地理解當中的標記的人,都能面對耶穌本人,且被邀請作出選擇。此福音就是最終極的證明。

然而人可以在哪裡聆聽這福音呢?這話又在何處得到迴響呢?今天是否還能重現宗徒們在復活主日及「八天之後」的體驗呢?如何得以重現呢?我們肯定注意到兩次的顯現都發生在主日。主顯現時述說著相同的話:「願你們平安!」門徒們聚集在屋內。若望所指的聚會明顯地都發生在主的日子,就是每逢八日,整個團體都被召一同來慶祝感恩聖祭。當所有信徒都聚集在一起時,復活了的那一位就顯現了。祂藉著主祭的口,問候並祝福門徒,一如復活節那夜及八天之後一樣:「祝你們平安!」

那些如同多默一樣背離團體聚會的門徒,不能經驗到復活的主,因為祂在團體聚會中才顯現出來。和我們看到藝術家所描繪的恰恰相反,多默也沒有把手探入主的傷痕中。從經文來看,他似乎沒有觸摸到復活了的那一位。而且,他在聽到復活了的那一位的聲音後,與團體中的兄弟姊妹一同宣認他的信仰。而這種體驗的能力則賦予了所有時代的基督徒……就在每逢八天的日子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主日 (丙年) — 與天主建立新關係

耶穌復活主日 (丙年) — 抑制劇烈痛苦的強制手段

四旬期第四主日 (甲年) — 一盞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