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21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 墨守成規

Image
  谷 7:1-8,14-15, 21-23 今天的福音討論猶太教的潔淨禮和傳統,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討論的背景。法利賽人從耶路撒冷步行一百多公里路趕來,只是為檢查看看這位新老師是否符合猶太教的正統觀念和是否遵守了耶路撒冷的標準,嗯,耶路撒冷偽善的標準!   法利賽人看見耶穌的門徒沒有洗手就吃東西,便質問耶穌為何不教祂的門徒潔淨的禮儀。然而他們所擔心的,並非因使用未清潔的手吃飯所帶來的危險,反而是耶穌的門徒沒有拘守履行潔淨禮。耶穌強調他們邏輯和思維上的差異,並反問他們,若內心是骯髒的,保持外表潔淨意義何在?耶穌在教訓耶路撒冷的人,因為他們的標準是虛偽的!   耶路撒冷的監督者一離開那裡,耶穌就做了一個潔淨的舉措。祂告訴人們,沒有什麼由外進入人內的能使人不潔,反而是從人裡面出來的才使人污穢。耶穌所講的話從生理學上來看是正確的,人們對於觸碰任何從體內出來的東西都有所忌諱。不過,這個隱喻是關於保持思想和心靈的純潔和聖潔。因為如果思想不純潔,清潔身體也於事無補。舉一個例,如果你的口罩已經被病毒污染,那麼即使你消毒雙手其實也沒有什麼作用!戴上乾淨的口罩吧!   自我聖潔是這場討論的本質。有時我們可以做表面功夫來假裝聖潔,然而內心卻是不純的,甚至是污穢的。耶穌要求我們在聖潔的心靈中成長,並配合外在的聖潔儀式,表裏如一。   耶穌針對的不單單是清潔的問題,而是整個虛偽的問題所在。所謂偽善,即一個人內在的性情與外在的表現之間的對立。不少人在解讀虛偽時顯然犯了一個錯誤,例如當人們在尷尬的情況下試圖挽回面子,或有人為了掩飾貧窮的尷尬而假裝生病以逃避正式的宴會,這些都不是虛偽。虛偽指的是一個人內心渴望的邪惡以無辜的外在表現來掩蓋真相。耶穌就是這樣解釋“科爾班”習俗(我所能供養你的,已成了「科爾班」,即「獻儀」。谷7:11)。當孩子們不想照顧父母時,他們就向聖殿獻祭,以逃避照顧老人的責任。這是一種企圖,甚至是對天主的欺騙,試想想天主會悅納他們這樣的祭獻嗎?這就是所謂的“偽善”。當這種虛偽的行為被制定成習俗時,就說明社會已經誤入歧途了。   耶穌從根本上挑戰傳統的概念。如果人為了履行傳統而遭受不公義的對待,那麼這種傳統就應該被停止。被稱為印度之父的聖雄甘地曾發起“鹽業大遊行”,他號召人們以非暴力來對抗英國人,因為英國人用傳統製鹽的方式向印度人徵稅。他的一位密友安妮.貝桑特建議他不要違抗法律,她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 我該拿什麼來換取永恆的生命?

Image
我該拿什麼來換取永恆的生命 ?     今天的福音是我們已經默想了四個星期關於耶穌 —— 生命之糧的論述的結論。它的開始是眾人 都 被耶穌新奇 的 教導有所吸引而跟隨了 祂 。後來,耶穌施行了增餅的奇蹟,這個奇蹟始於一個小男孩提供了餅和魚。人們吃飽了,也很高興。接著,他們把耶穌的信仰轉化為一場政治運動,要擁護 祂 做國王。耶穌從這個企圖中溜走了,然而人們為了能夠吃飽而尋找 祂 。耶穌挑戰他們 說 ,追隨 祂 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身體飢餓的需求 而 尋找麵包,而是為了遵循天主的話語,或被 祂 宣揚的東西改變,以獲得永生。   盟約 ! 對天主聖言的終身承諾才是耶穌想要的。以服從聖言的轉化能力來維持他們永恆的生命,而非只是用麵包來維持現世的生命。一些人由於無法接受挑戰,人群逐漸減少到十二門徒,或許還有幾個。這些 拋 棄耶穌的人,只是願意跟隨一個能創造奇蹟且能給予他們麵包吃的人罷了。當被要求進一步作出承諾時,這些尋求麵包的人卻拒 絕 了。因為他們為要重新確定生活中的優先次序而感到痛苦,而且他們也不想這樣做。耶穌現在詢問那些留下來的人是否也願意離開。伯多祿回答 說 ,他不願用別的東西來交換永生的話語。耶穌的話語或食物,可以保存我們永恆的生命。伯多祿是所有基督徒的代表,我們願意為耶穌所提出的生命的準則而奉獻自己的生命,即使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感到張力和困難。然而,使伯多祿或我們任何人達到這種確信定的,不是血肉之軀,而是神聖。   這段文字很可能是在教會初期有成員離開信徒團體的背景下,若望為了鼓勵和堅強那些留下來的人而寫的。為了滿足好奇心,人們不禁會想那些確切離開永生的人到底做了什麼契約?他們發現了什麼比永生更重要的東西嗎?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宴會的比喻,「我買了一些田地,我娶了一個妻子,我買了一些牛」(路 14:15-24 )。這些答案可能也代表了我,假裝成個人的特殊情況,以逃避承諾活出天主聖言的邀請。    相比路加福音,瑪竇和馬爾谷福音對那個離開耶穌的富少年進行了更詳細的描述。有一個年輕人接近耶穌,他是一個統治者,他問道:「我該做什麼才能繼承永生?」這個表面上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一個引子:只有兒子才能繼承父親的財 產 。他想得到神聖的繼承權,換句話 說 ,就是想成為天主的兒子。因此,耶穌詢問他生活的方式、他的做法,而非詢問他相信什麼。對於十誡,他從

聖母升天瞻禮-2021 - 解放之歌

Image
  路 1 : 39-56   聖母升天節的福音選自瑪麗亞的《謝主曲》。我們在每天的晚禱中都會重複這首詩歌。在這首讚美之歌中,瑪麗亞為上帝對她和整個以色列所做的奇妙之事而讚美祂。 我聽到對這段福音最好的闡釋是一個在槍口下講道的人。那是 70 年代阿根廷的動盪時期。一個右翼軍政府控制了阿根廷。一位樂仁會的神父違背軍政府的命令,在一個教堂里為大學生秘密舉行彌撒。不幸的是,軍政府潛入了其中一場彌撒,當時的福音正是《謝主曲》。 彌撒結束後,民兵們審問了神父,問他 “ 革命詩 ” 的作者是誰。他說出了那個生活在近兩千年前的女人的名字,這讓民兵們懊惱不已。遺憾的是,民兵們不得不收回他們準備好要打爆他腦袋的子彈。然而,正是那些討厭教會的人比我們更了解天主聖言的潛力。想想那些阻止分發一本兩千年前書籍的國家吧!多麼崇敬!有什麼恐懼!《謝主曲》的內容中到底有什麼足以撼動民兵? 《謝主曲》是一首解放之歌,一首正義之歌,一首被壓迫的人民敢於在黑暗中呼喚天主的大能將他們從屈辱和絕望中喚醒的歌曲。它講到天主展示了他達能手臂的力量,驅散驕傲的人,提升卑微的人,廢黜統治者,加冕卑微的人,讓飢餓的人飽享美味,讓富有的人空手而歸。還有什麼比這更能挑戰那些行使權力的人呢? 《謝主曲》不僅是瑪麗亞的歌,也是整個以色列民主的歌。當以色列人在羅馬統治下時,人們期待著默西亞的到來。依撒伯爾向瑪麗亞宣稱,她將成為那個默西亞的母親。因此,瑪麗亞在唱著以色列子民的解放之歌。最終,一個謎底將被揭開,瑪麗亞唱的是人類從罪惡的統治中解放出來,被永恆的救贖,以及墮落的人類的回歸的頌歌。最初的墮落被敘述為從第一個女人厄娃開始。現在,新的女人被帶到了天堂,這意味著人類有可能恢復到原來的善良狀態。 我們之前對福音這一部分的一次默想,討論過瑪麗去見依撒伯爾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她。瑪麗只和依撒伯爾呆了三個月的時間,這清楚地證明了瑪麗沒有留下來直到依撒伯爾在她分娩最需要她的時候。所以,瑪麗不只是為了幫助依撒伯爾!這是一個讓默西亞用聖神為依撒伯爾腹中的嬰兒施洗的策劃。但是,當母親們相遇時,他們碰撞出了歡樂的歌聲。 瑪麗亞知道舊約中的亞納的頌謝詩(撒上 2 )。這首歌在今天的現有文本中有一些變化。要么這首歌是以瑪麗亞歌唱的方式使用的,要么是瑪麗亞為了應對以色列的新形勢而即興創作的。這首解放之歌既是依撒伯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