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視野的巨變

 


個人視野的巨變

13:24-32


我們已接近禮儀年的尾聲。因此,讀經內容開始邀請我們默想最後的時刻。這些讀經通常出自默示性的,描繪巨大災難,並指向末世的文學作品。

 

馬爾谷寫這部福音的時候,基督徒已陷於動亂之中,耶路撒冷的聖殿,可能當時已被摧毀,他們知道,世界已經崩塌,馬爾谷鼓勵基督徒歸向上主,那時,他們信仰 ,他們所持守的希望,必會獲得酬報。

 

今天的福音,本質上涉及兩件事。首先,在義人和不義人之間的審判,以及在末世,藉天使所聚集的與義人們的集會。其次,在講述的段落中,勾勒出災難性結局的光景。我們的世界,整個宇宙必有一個結局,這是必然的。但是,我們不希望這事發生在我們有生之年身上。它是以一個不可變更的毀滅作為結局。然而,我們對世界資源不合理的使用,能加快我們毀滅的速度。因此,保護這個星球上的資源,至關重要。我們需要牢記:我們今世在世上的享樂,就是我們後代的貸款。

 

我們生命的終結,比宇宙的終結,更為接近。我們如何看待終結的時刻,更值得我們當下進行思考。這個劇變,可能不會發生在天上,或外在世界,但會發生在我們情感的視野和人際關係上。我們怎樣面對這困難時刻呢?我們接受絕望,帶有破壞性的行為,還是堅守來自福音教導的價值觀?在內心的劇變中,如果我們堅守希望,我們便能真切感受到天主的扶助。如果我們情緒化的畏縮,徘徊不定,就很難辨識近在我們身邊上主的助佑。

 

耶穌也邀請我們正確地解讀時代的徵兆。對徵兆的不正確解讀,必會使我們得出錯誤的結論,做出錯誤的回應。從先前的反思中,我引用一個例子。有一個患有頭痛症的病人去看醫生,醫生認為他的頭痛只是偏頭痛,但他的腦部正在出血。醫師對跡象的嚴重錯判,造成了病人的死亡。我們需要瞭解我們自己的精神徵兆,身體上的徵兆,心理成長或遲緩的徵兆,在日復一日的基礎上,作出回應。我們性格中的這些因素,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要麼發育,要麼退化。對徵兆的深入瞭解,積極回應這些徵兆,會使我們茁壯成長。

 

對屬靈徵兆的解讀,需要屬靈的機警,以及更深的信德。對屬靈徵兆的解讀,一個步驟至關重要,就是要同自己發生聯繫。花費一些時間,獨自一人靜默,切斷一切出自媒體螢幕和其他來源的外在徵兆,我們要聚焦在生活中的事,哪一樣是正確的,哪一樣是錯誤的。同樣,有人提議,在每日抽出時間,去閱讀一些靈修書籍,未嘗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相似的模式,可以被用作檢查家庭靈修情況。我們需要找個時間,聚在一起,自由講論,互相聆聽。這樣的交談,必會釋放家庭靈修健康的或衰弱的徵兆。當家庭內各成員都能分享時,我們便能察覺,並解讀出正確的徵兆。當然,家庭內的成員不能分享時,便是一個需要關注的退化徵兆。

 

教宗方濟各,他已安排用{ 聆聽 }作為即將召開世界主教大會的一個內在組成部分。他要求全球司鐸,與各地的信眾,並與未有信仰的人,來教堂的人,以及不來教堂的人進行磋商,聆聽他們的聲音。聆聽目的,並非只是突出顯要之人的聲音,也要突出受到壓抑的聲音,以及那些無聲者的聲音。聆聽顯要之人的聲音,便是對徵兆的誤讀。聆聽並非耳朵的行動,而是內心的行動。富於憐憫的聆聽,並保持專注,是我們亟待拓展的技能。他們都是需要被正確解讀的徵兆。正確聆聽的本身,創造了一個成長的氛圍。這樣的聆聽,是通往教會,並通往我們世界的最佳途徑。

 

 

©全屬於祢  & Claretian Missionaries, Macau 2021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