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2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丙年) - 福傳夥伴

Image
  路10:1-12, 17-20 他們兩個兩個被派遣出去作為福傳的夥伴。 耶穌在我們這個平信徒時代提議以七十二人——即一個更大的門徒圈子作為福傳的策略,已婚夫婦則是這時代最佳的福傳搭擋。在此值得花一點時間去看看那個已預備好在人生旅途上與我們同道偕行的另一半。我們應向他們致以感激之情。 他們有七十二人,這個陌生的數字人使人感到困惑。這數字有別於聖經中再熟悉不過的七十,而是路加一如在福音別處中所作出的大膽神學見解。他在這段經文中對七十或七十二這個具爭議性的數字採取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立場。「七十二」出自戶籍紀(戶十一),記述梅瑟因未能處理一大群百姓的訴求,被叫去召選七十位長老以分擔照顧百姓的需要。當七十位長老集合起來時,上主就取了些梅瑟身上的神能賦給那七十位長老,隨後他們就出神說話。而原本被選的厄耳達得(Eldad)和默達得(Medad)卻沒有一同集合在會幕,兩人或將被別人取代,然而他們卻開始在會幕外出神說話。若蘇厄對此感到生氣並要求梅瑟禁止他們。梅瑟僅問了他:「你嫉妒嗎?」作為坦誠開放的福音的作者路加,可能年屆七十二,就把那在會幕外出神說話的二人加上來。只有路加才有如此的見解。 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有關兩個兩個的故事,這與申命紀中記載二人同時為證是可信而又可靠的事有關。達尼爾先知書(達十三)記載了一則美麗的故事,就是達尼爾識破兩位長老作假見證誣告蘇撒納(Susanna)犯姦淫的故事。達尼爾把兩人分開來個別質問,從而查出他們作假見證的事實。只有兩人一致的證詞才算有效。耶穌堅持派譴他們兩個兩個出去似乎就是基於這段經文和文化背景而來。 不過有些更重要的觀點可從這裡確認出來。聖經處理著人類從早期就面對的困境之一——孤獨。亞當被發現獨自一人,上主就賜給他一個伴侶。每個人畢生都要與孤獨作戰,若不及時發現,人性不用多久就會墜落喪亡。 社交友誼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耶穌為拉匝祿(Lazarus)的死感到悲傷難過,在福音中只有拉匝祿被稱為耶穌的朋友。耶穌有眾多門徒和跟隨者,唯有拉匝祿是朋友,祂更為失去拉匝祿而哭泣。耶穌曾期望門徒在祂生命中的關鍵時刻能伸出友誼之手。當祂來到革責瑪尼時,只帶同了與祂最親近的門徒陪伴祂。正當祂流著血汗時,他們卻在熟睡。他們沒能陪伴祂,不僅此時,在往後的各種試驗中亦然。 軍事中的伙伴制最為人熟悉,他們互相照顧。早期的童子軍手冊敘述了一則伙伴制的故事。一名士兵在激

基督聖體聖血節(丙年) - 脆弱的聖體

Image
  路 9:11b-17 在基督聖體聖血節,我們讀到耶穌賞賜自天而來的食糧,如同新約中的梅瑟一樣,顯示出來。這樣 的設定好似在西奈曠野時,他們說:“這是一個荒涼的地方。” 耶穌要求他們把碎屑收集起來,好似要完全替代梅瑟在西奈給亞郎所立定的一樣。但是,基督聖體 聖血節要求我們更深入理解基督聖體聖血的奧秘,這奧秘藉增餅的奧跡,已經預表出來了。 我們從以色列人自他們飽饗瑪納以後(出 16:33-34 )就開始在約櫃內存放那保存過瑪納的罐子,以 此作為天主持續不斷照料的標記。耶路撒冷聖殿建成之後,他們開始在至聖所內保存十二塊無酵餅, 每個安息日都會更換新的無酵餅,因為司祭們會把先前的無酵餅吃完。我們不能說:天主教保留聖 體聖事的傳統,源于這樣的行為,正如早期教會的著作中表示的那樣:聖體聖事是為患病的人所保 留的。然而,出現在舊約中的食糧,是今天聖事中所保留的聖體聖事的不完美的預表。這是天主願 意與人類生活,直到永遠的標記。 另一個標記就是逾越節羔羊。逾越節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為的是紀念以色列人從埃及獲救的日 子。按照法律,必須有餅,酒,香草,以及供逾越節享用的烤羔羊肉。最後晚餐,就是這逾越節晚 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後晚餐中,並沒有出現烤羔羊肉。漫不經心的讀者可能會問:“我 們已經預備好盛筵,我們準備了餅和酒。供逾越節享用的羔羊在哪裡呢?”耶穌親自作了被祭獻的 逾越節羔羊。因此,在那盛筵上,沒有逾越節羔羊。最後晚餐時,無酵餅和逾越節羔羊合而為一。 耶穌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 逾越節羔羊不同於猶太人在贖罪節 (Yom Kippur) 期間充作贖罪祭品的羔羊。按照若望福音(若 1:29,1 : 36 )和致希伯來人書(希 9 )中,基督一詞,被定義為贖罪羔羊。在一年一度的禮儀中,以色列人 把自己的罪轉移到贖罪羔羊身上,他們把這羊宰殺了,或把這羊趕到荒野,使它被其他野獸吞食。 但是,在今天選自聖瑪律谷福音的文本中,被提到的羔羊,卻是逾越節羔羊。拯救以色列脫離奴役 之地埃及的羔羊(象徵罪惡)帶領他們進入預許之地(永生)。 正如耶穌提到的那樣:“你們拿去吃,這是我的身體。”便是逾越節羔羊

丙年天主圣三节 - 陶醉在天主聖三的默想中

Image
  瑪 28:16-20 天主聖三主日,是教會奉獻自己,反思我們天主概念的時刻。對天主的認識與人類休戚相關。血肉之愛,獻祭之愛,天主偉岸的形象,在人類早期的歷史中佔據主要的地位,這一點在猶太主義尤為明顯,此一宗教就是為基督和基督信徒預備行徑的宗教。但是,這樣的觀念,讓位於對天主更精確的理解。天主從未改變。祂常是一樣的。但是,人類對天主聖三關係的理解,一直在改變。天主聖三,是人類對天主認識的極限,就是天主聖父,天主聖子,天主聖神,緊密相聯,不可分隔。這屬實是對人類對實體的認識和理解。那麼讓這個實體保持下去。如果想對天主有完整的認識,我們便可知道:天主是無限的,人類是有限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敘述了天主聖三玄奧的共融。在天主聖三的三個位格之間,存有一種不言而喻而直接的共融。早期教會逐漸意識到:耶穌天主聖三的其他位格保持聯繫。耶穌不斷提到:聖父派遣祂,隨祂以後要來的,便是聖神。對耶穌提及事物的反思,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概念。 對這種共融的進一步解釋,與天主實體相斥,最終使其變得複雜。相反,我們每天多次呼求天主聖三,我們所關注的,是呼求天主聖三的意義。我所想起的,天主聖父的肖像,是出現在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的景象。我所想起的,天主聖子的肖像,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傷害和嘲笑祂的士兵,祈求寬恕的景象。我所想起的,天主聖神的肖像,就是在五旬節時,賦予宗徒德能,賜予百姓理解宗徒神恩的景象。 聖教會試圖用許多方式向我們解釋天主聖三。這些方式中,我最喜歡的是聖若望·瑪利亞·維雅內(John Marie Vianney)的愛火。火焰具有形象,顏色,並具有溫暖。天主聖三好似同一火焰的三個不可分割的層面。與天主聖三共融,是人類的使命。天主聖三的特徵是:祂們彼此各自生活,完美共融。祂們各自生活,意思是:行動,思慮,念想,彼此完全滲透。我們蒙召,在愛德中,達到如此共融的境地。唯在愛內,我們才能看到一窺天主聖三的真相。 一個過度關注天主聖三的人,好似若望·希亞(John Shea)在《千鐘傳奇》(Legend of the Thousand Bells)提到的那個男孩一樣。有一座島嶼,離海岸線有若干公里。在這座島上,有一座寺廟,在這廟裡,有許多規格的鐘,這些鐘會隨風鳴響。最終,這些鐘沉入海中,人們每天仍然聽到鐘鳴。有一次,一個男孩,從遠方而來,聽到有關這些鐘的傳說。他試圖好幾天專注聆聽這些鐘的聲

丙年五旬主日 - 明智與寬恕之神

Image
  若 20:19-23 在宗徒大事錄中,可以找到聖神傾注的生動敘述:火舌,雷霆,風,為聖神降臨營造了戲劇性的背景。這些圖像在舊約中有他們預表性的根源。在戲劇性的描述中經常提到的有關雷霆的不連貫敘述,實際上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最核心的現象是:膽怯和受到驚嚇的門徒,他們發現自己有了新的能力,他們可以用帶有阿拉美( Aramaic )口音的加里肋亞語( Galilean )向一大群講不同語音的群眾發言,並使他們能熟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他們所傳報的訊息,是耶穌升天時託付他們的:藉著復活的主悔改和寬恕。宗徒受聖神的灌輸,他們被灌輸了一種清晰的思維,使他們理解事實的本相,他們的恐懼消失,耶穌升天時的託付,達到了一種更新的維度和目的。   他們傳遞的訊息,超越聚集一處群眾的許多嘈雜語言,使每人能毫不費力的理解這些訊息。舊約中有關巴貝耳塔(創 11:1-9 )的敘述,在這裡很重要。巴貝耳塔代表的是反抗天主的計畫。這個計畫,因天主擾亂他們的語言,以致他們不能理解每人的意圖而被中斷,這個反抗天主計畫也宣告中止。五旬節時,天主使因巴貝耳計畫而四散的祂子民,聚集一處,使他們在聖神的引導下,藉一種悔改和寬恕的語言,使他們形成一體,重構人類。   這項奧跡,並非關於人類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而是人類彼此理解的能力。人類最本質的不幸,在於不能理解彼此的兄弟,姐妹和近人。矯正這種不幸的方法就是培植相互理解的精神。正是這種理解的精神,才能使人聚集在一起。   曾有一人試圖開始一種被稱作世界語( Esperanza )的語言。在將近一百年的推廣後,如今,只有大約二十萬人在講這種語言。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國際社會能有共同的語言,就能使理解彼此,變得容易。由於這種語言同在世界上的干擾和嘈雜無關,不能俘獲人類的想像力,這並非與這語言的本質有關,而是與理解彼此的明悟有關。五旬節開啟的,就是這樣的明悟。   我們今天從若望福音中讀到的福音章節,其所描述的是隨耶穌復活而來的,聖神立刻的灌注。當祂向他們呼出祂的聖神氣息以後,耶穌給他們權柄:“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這段經文時常會被人誤讀,以為門徒擁有自由裁量權,把人置於有罪的狀態。應把這段經文理解為:耶穌所說有關寬恕主題的延續。門徒必須從耶穌那裡學會無條件的寬恕。祂曾教導他們說:“如果你們不寬恕他人的罪,你們便是阻止聖父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