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丙年) — 讓瑪爾大做回瑪爾大,瑪利亞做回瑪利亞吧

 



路10:38-42


縱觀歷史,瑪爾大和瑪利亞兩姊妹甚少作出互補,加音和亞伯爾亦然。 手足相爭是殘暴基因在進化中的演變。 眾所周知,金雕會把待孵化的卵推出巢穴,有時甚至是已經孵化了的手足! 有些動物在更早之前就開始殘害手足,例如沙鯊。 母鯊有兩個子宮,每個子宮藏有許多胚胎。 但每邊只有一隻幼鯊能脫穎而出,其餘的胚胎將會被剛出生不久的幼鯊吃掉。陳述這些例子並非要為人類開脫兄弟姊妹間反目成仇的罪過。

這段福音講述正在做家務的瑪爾大抱怨瑪利亞只坐著聽耶穌講話。瑪爾大在眾目睽睽下吐槽她對瑪利亞的不滿。手足之間的不和鮮少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生,若真如此,她們的關係必定十分糟糕。聖經中的手足相爭通常是關於爭奪別人對自己的注視。加音對天主悅納了亞伯爾的祭品而拒絕了自己的感到悲憤,他便把亞佰爾從這場景中除去,這樣天主就不得不只接受他的祭品。他強烈地想要取得天主的注視。

雅各伯和厄撒烏同樣上演著手足相爭的故事,而雅各伯早在母腹中就開始了!父母二人分別鐘愛不同的孩子。家庭叛變越演越烈,以至著名的以色列之父(雅各伯)的良善被他哥哥厄撒烏的慷慨比下去。若瑟被賣給埃及商人的故事,也是因為他的哥哥們認為他們沒有得到父親像對若瑟般同樣的注視。手足相爭通常始於恐懼,認為父母的關注是稀有的東西,必須透過一切手段取得,同時又要避免它溢出到其他手足身上。辣黑耳和肋阿的故事大同小異,她們為了爭奪丈夫的注視而爭吵不休。《浪子的比喻》中的兄弟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手足相爭之事。認定自己缺乏別人的注視是手足相爭的根源。人有一種自我保護的遺傳特徵,以警戒那些取得過多注視的手足。

此外,還有模仿別人的慾望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全然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東西,只因我不自覺地渴望手足所渴望的。這正是瑪爾大的情況。當她正在忙碌時,她渴望(妒嫉)如同瑪利亞般待在耶穌跟前。瑪爾大做家務並沒有錯,她若能堅持到底耶穌定會欣賞她,然而她卻開始渴望瑪利亞的位置。如果瑪利亞不在現場,瑪爾大定會很樂意地履行她的家務。

我們需要培養對自己無意識的思言行為進行反思。在繼續誦讀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孩童時代就開始的手足相爭之事如何毫無理性地隨著年齡增長而持續下去,這對我們一定大有裨益。耶穌超乎常規地提供了解毒劑。祂對瑪爾大的回應很簡單: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瑪爾大手頭上正處理著一件事,卻又操心著瑪利亞的事。瑪利亞受到讚揚,是因為她擺脫了瑪爾大想模仿她的慾望。她的心思聚焦在自己的事情上而非瑪爾大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有意識地選擇從事的工作,那選擇自有相當的理由。我們若不基於這些理由而行,很可能就會陷入模仿別人的慾望和嫉妒之中。一個人需要學習自信地待在自身的處境這門藝術。佛陀似乎闡明了人類生活的基本原則:「慾望乃萬惡之源。」這並非指人不能有任何慾望,對生活中美好的事不抱持慾望,人就會陷入憂鬱。這裡所引用的是指模仿他人的慾望。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渴望模仿他人就是扼殺自己的獨特之處和潛能。因此,我們不需要,也不該模仿他人。獨特的我只須一個就夠了!讓瑪爾大做回瑪爾大,瑪利亞做回自瑪利亞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主日 (丙年) — 與天主建立新關係

耶穌復活主日 (丙年) — 抑制劇烈痛苦的強制手段

四旬期第四主日 (甲年) — 一盞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