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丙年) — 警醒行動
路 12:32-48
耶穌在今天福音中,承接了上一週的主題——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上週耶穌以糊塗富人的故事來指出,天國比人世間任何產業和財富都來得更為寶貴。今天,主耶穌進而邀請門徒為天國做好準備,就是變賣所有來施捨窮人。此文源於初期基督徒團體相信主的日子很快就會來臨,因此他們要做好準備。
在討論天國的財寶之前,我個人被耶穌稱呼那些跟隨祂的人為「小小的羊群」而感到逗趣。耶穌意識到教會規模的微小,並且可能會維持其細小的數目。有些生物僅靠後代的數量賴以生存。螃蟹、鮭魚和海龜就是靠數量得以存活,而沙丁魚和鯖魚則依賴數量來生存。即使被海豚和其他大型掠食性魚類吞食牠們中的一大部分,總有殘餘能倖存下來。然而,耶穌不取決於量。記得祂曾給我們說過,牧羊人為了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羊而丟下九十九隻羊的故事嗎?(路15:3-7)祂認識的只有一少撮,猶如食物中少許的鹽,又或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僅是小量就足以讓世界獲得味道和光明。祂所需要的跟隨者正是這樣。
可是微小卻能癱瘓人,使人認為自己無足輕重,做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毫無效益,以致他們無所作為。耶穌提醒這一小小的羊群,運用自己所有的資源來照顧別人是重要的。這就是開啟無與倫比最極致的寶藏——天國的產業的鑰匙。
只有那些全神貫注把天主和天國放於首位的人,才能擔負耶穌的挑戰,變賣自己所有的一切。在心理治療中,心理學家特別關注弗洛伊德式錯誤,即不經意地說出笨拙、尷尬的話。這些話語通常是佔據大腦的成見。耶穌以絕對的格言:「你們的寶藏在那裏,你們的心也必在那裏。」來解讀人的思維,藉此帶出那些佔據大腦的成見。一個人所認知的寶藏可從他所關注,或從高頻率和持久性中分析出來的思想而識別出來。有時候,人對自己真實的思維成見渾然不知。我憶起之前曾與一位吸毒者進行交談,正如他自己所解釋一樣,明顯地他從早到晚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如何掙得再次注射毒品的錢。然而,他決不承認自己已經上了癮!當一個人滿心渴求天國時,那麼他就準備好要變賣一切。
主耶穌鼓勵人變賣一切的福音常常被誤解為無須工作和行動。若然主的日子快將來臨,那麼努力工作賺取食物和儲蓄錢財也是徒勞無益。無所作為的人以「主在未收割的日子就來臨,那麼播種也是徒勞」的倒退思想來爭辯。事實上,當時在得撒洛尼就有人相信無所事事正是在預備主的日子。聖保祿勸戒他們要安定地專務己業,別干涉他人的事。(得前4:11)
赴婚筵的主人的比喻,是勸人該醒寤行動的福音,而非要人無所作為。僕人們被要求盡忠職責地管理被交托的家產,而非懶惰醉酒。上一個主日耶穌講述有關糊塗富人的比喻,正是無所事事的人的典範:他讚美生活,坐享其成。這故事則描述追求私利的生活是枉然的。如果今天就要收回你的性命,你所有的財產歸誰呢?
對於門徒提出這個比喻是針對他們還是所有人時,耶穌重申教會領導者的角色,他們受託負責看顧天主的教會家庭;他們是管家,被召為勤勉的持家人,使教會井然有序。
回到關於產業的問題,從天國的產業這個討論中我們獲得了什麼?我們極可能從這些敘述中把天主的國構想成物質的寶藏。這寶藏與繼承自天而來的喜樂有關,是從積極照顧近人或受託之人中所獲得的。倘若一個人離世時沒有留下任何善行能讓人憶述,那將是多麼可悲的結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