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丙年) — 減輕行裝,舒適自在
路13:22-30
我們從這篇福音中可以清楚看到,初期基督徒團體一直關注著天國將要來臨一事。不過這句話的概念,常常在不斷被重複使用時削弱了。天國是指建立神聖的王權。所以從當時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耶路撒冷就是天國的首都。天上的耶路撒冷這個概念,就是對耶路撒冷的緬懷演變而來。只有被選的人才屬於天國,並非所有人。
那麼,誰能進入,誰又將被遺留在外呢?路加在福音中以這個問題來處理他團體間的焦慮。想要瞭解這個問題,必須同時明白耶穌與從加里肋亞跟隨祂的一大夥人一同前往耶路撒冷的背景。群眾對天國將會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圖像,在他們越來越靠近耶路撒冷時與日俱增。
「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這句話是引述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依42:5-6),它把群眾的執著放在復興耶路撒冷的背景之下。一如依撒意亞先知所預想的,將在耶路撒冷舉行盛筵慶祝勝利(依25:6-12)。加里肋亞的跟隨者腦海中所推演的故事,就是作為默西亞的耶穌實實在在地復興耶路撒冷。不過耶穌為他們所準備的意義是屬靈的,復興耶路撒冷和天國的意義是迥然不同的。對耶穌而言,天主的王權一如祂首次在納匝肋會堂所宣講的一樣,是為釋放天主子民(路4:14-21)。自文明開始以來,神聖的轉化一直是人類行為的模式之一。耶穌心目中的普世性復興,目前似乎已經順利被轉化了,並賜給伴隨祂的人一個名為耶路撒冷的地方。
當耶穌對他們說要由窄門而入時,那些跟隨祂的人腦海中所想到的或許就是耶路撒冷城牆的窄門,即有關駱駝穿過針孔的故事(瑪19:24)。此門可能是在城門大閘關上時,為給城內帶來物資時所使用的。由於這門過窄,商人們必須卸下駱駝身上的物資,手拿進去。只有當駱駝沒有任何負載時才能穿過。
不過耶穌仍然是在談論屬靈上的意義。那些因財富和自尊而自我膨脹的人,必須先卸下它們才能進入天國。如果你有太多累贅便需要時間去卸下和重新裝上,這樣可能就會趕不及赴筵。故事中的主人對姍姍來遲的人作出了非常嚴厲的審判。他們有的是宣講者,有的是驅魔人,然而他們都負載著沉重的包袱因而趕不及筵席。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一家鐵路公司的廣告:「減輕行裝,舒適自在。」人生就是一個旅程。如果我們裝載太多東西,不論好壞,都會成為旅途上的累贅,成為沉重的負擔。放下人生旅途中曾經作過的善事,以及那些被背叛、失敗和傷害的記憶是明智的。輕身上路吧。
不論我們裝載什麼上路,都必須惠及他人。想必你曾聽過修道士上山修道的故事。一群修道士決定展開為期三天的旅程,長途跋涉往山巔祈禱數天。因此,他們必須攜帶旅途上各種所需的物品。他們把所需的一切準備好,紮起來,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扛起最輕的一紮。卻有一個修道士衝過去扛起最重的一紮,就是他們路上的食糧。其他人紛紛對這位謙遜的修道士顯然不智的決定嗤之以鼻。清晨的旅途隨著用膳時間稍停下來,那位謙遜的修道士便打開行裝拿出大家的食物,讓行裝變得更輕更小。那天的午飯和晚飯,以及接下來的日子都如是這樣。而其他人則被他們沉重的行裝弄得精疲力竭。隨著旅途的推進,他們的行裝變得沉重,相反謙遜的修道士的卻逐漸減少。我們生命中所有值得裝載的東西都應該是可以與人分享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