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丙年) — 鐘愛罪人

路19:1-10 匝凱——一個被眾人皆視為邪惡的稅吏,正在尋找耶穌。猶如命運的捉弄,他的名字解作純潔正直。他身材短小,反映著他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匝凱很清楚自己的狀況。 他擁有生活所需的一切,卻總未能滿足;他參加的盛宴不計其數,卻仍在搜尋足以滿足他的食糧。他所需要的是多麼的不可抗拒,以至他不惜被眾人嘲笑。匝凱聽聞過耶穌,知道祂對財富有著極嚴厲的評價,不過他也知道祂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4)。他想見耶穌,因為他認為只有祂才能理解他內心的焦慮和掙扎。因此他攀上了一顆野桑樹,要看看耶穌。 匝凱是一個對朋友和鄰居每一個嘲弄的眼神都感到內疚和畏縮的人,是一個失去自尊心的人。他開始和其他人一樣,以充滿冷酷和殺氣的目光來看待自己,並討厭自己。他犯了錯,而且是公開的,使他顏面盡失。他試圖擺脫過錯,可是失去自尊的他使他沒有能力擺脫問題。他甚至沒有想過要觸摸耶穌的衣裳,如同那患血漏的婦人一樣。他一心只想見耶穌,好使他能獲得所需的力量矯枉過正。此人的信德比那婦人來得更大呢! 在這個絕望的搜尋中,跟隨耶穌的人一如對待耶里哥的瞎子一樣介入其中(路18:39)。他們本應讓他與主相遇,卻反而置身兩者之中阻隔他們。他們並不明白耶穌來正是為尋找這些「渺小」和「不純潔」的遺棄者。由於他們的見解存有缺陷,才導至這種態度。 即使是跟隨耶穌的人,他們只視匝凱為稅吏、罪人、放高利貸者,一個什麼都不是的人。他們歧視人的態度和法利塞人如出一轍。這些自視為「純潔」的人的目光竟是如此糟糕,以至他們在任何地方都看到邪惡,即使在毫無邪惡的地方——耶穌身上也是一樣。「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人群中沒有人會直呼匝凱的名字,因為匝凱「不潔」,只有耶穌叫他「匝凱」——意旨純潔!對耶穌來說,他是「純潔的」,是亞巴郎的兒子。 匝凱試圖從高處俯視耶穌,然而此刻卻是處於下面的耶穌率先看見他。在罪人面前,耶穌總是率先舉目正視他們,因為祂的角色是僕人,祂為拯救眾人而謙抑自下!那些輕視匝凱的人最終得到什麼?什麼也沒有。在沒有上訴的情況下,他們的判決除了使他成為邪惡的人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審查者、法官和檢察官嚴厲和冷酷的神情,只會阻擋耶穌那獨特的拯救眼神和溫柔的注目。 故事以晚餐作為終結。我們觀察一下誰在宴會當中,誰遺留在外;誰在慶祝,誰在悲傷。那些「義人」本應在裡面,然而都在外邊悲歎,氣得發抖,因為他們不認同耶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