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2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丙年) — 鐘愛罪人

Image
路19:1-10 匝凱——一個被眾人皆視為邪惡的稅吏,正在尋找耶穌。猶如命運的捉弄,他的名字解作純潔正直。他身材短小,反映著他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匝凱很清楚自己的狀況。 他擁有生活所需的一切,卻總未能滿足;他參加的盛宴不計其數,卻仍在搜尋足以滿足他的食糧。他所需要的是多麼的不可抗拒,以至他不惜被眾人嘲笑。匝凱聽聞過耶穌,知道祂對財富有著極嚴厲的評價,不過他也知道祂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4)。他想見耶穌,因為他認為只有祂才能理解他內心的焦慮和掙扎。因此他攀上了一顆野桑樹,要看看耶穌。 匝凱是一個對朋友和鄰居每一個嘲弄的眼神都感到內疚和畏縮的人,是一個失去自尊心的人。他開始和其他人一樣,以充滿冷酷和殺氣的目光來看待自己,並討厭自己。他犯了錯,而且是公開的,使他顏面盡失。他試圖擺脫過錯,可是失去自尊的他使他沒有能力擺脫問題。他甚至沒有想過要觸摸耶穌的衣裳,如同那患血漏的婦人一樣。他一心只想見耶穌,好使他能獲得所需的力量矯枉過正。此人的信德比那婦人來得更大呢! 在這個絕望的搜尋中,跟隨耶穌的人一如對待耶里哥的瞎子一樣介入其中(路18:39)。他們本應讓他與主相遇,卻反而置身兩者之中阻隔他們。他們並不明白耶穌來正是為尋找這些「渺小」和「不純潔」的遺棄者。由於他們的見解存有缺陷,才導至這種態度。 即使是跟隨耶穌的人,他們只視匝凱為稅吏、罪人、放高利貸者,一個什麼都不是的人。他們歧視人的態度和法利塞人如出一轍。這些自視為「純潔」的人的目光竟是如此糟糕,以至他們在任何地方都看到邪惡,即使在毫無邪惡的地方——耶穌身上也是一樣。「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人群中沒有人會直呼匝凱的名字,因為匝凱「不潔」,只有耶穌叫他「匝凱」——意旨純潔!對耶穌來說,他是「純潔的」,是亞巴郎的兒子。 匝凱試圖從高處俯視耶穌,然而此刻卻是處於下面的耶穌率先看見他。在罪人面前,耶穌總是率先舉目正視他們,因為祂的角色是僕人,祂為拯救眾人而謙抑自下!那些輕視匝凱的人最終得到什麼?什麼也沒有。在沒有上訴的情況下,他們的判決除了使他成為邪惡的人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審查者、法官和檢察官嚴厲和冷酷的神情,只會阻擋耶穌那獨特的拯救眼神和溫柔的注目。 故事以晚餐作為終結。我們觀察一下誰在宴會當中,誰遺留在外;誰在慶祝,誰在悲傷。那些「義人」本應在裡面,然而都在外邊悲歎,氣得發抖,因為他們不認同耶穌想...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 — 在天主面前的德行證明

Image
路18:9-14 今天福音的比喻指向所有世代的基督徒。在天主面前「論功德」這觀念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思想中。沒有人能從這玷污和敗壞基督徒團體生活的「酵母」中獲得免疫。(瑪8:15) 打從一開始,我們就嫌惡那個虛偽、討人厭、驕傲和專橫的法利塞人,而把所有同情心保留給那個犯了點錯但有著善心的可憐稅吏。不過當我們放下偏見重新再看一次法利塞人的禱文時,便會發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規矩、誠實和正直的人。他所作的遠超過法律所載的規定。他為自己的仁義感到自豪,把別人與自己分隔開來,遠離罪人。他雖討人厭,卻沒有犯大罪。讓我們欣然地寬恕他那點點的驕傲吧。 相較於法利塞人,這名稅吏的謙遜從一開始就引發我們的同情心。然而,他是個合法的賊、可恨的剝削者、一丘之貉。他罪孽沉重,但法律卻保護著稅吏。他應償還他所騙取的一切,外加兩成利息,而且應該立即捨棄這臭名昭著的職業。他是個無可救藥的人! 那麼,何以耶穌譴責一個品行良好的人,反而稱罪人為義呢?真相就是:審判並非按二人的道德行為而定。耶穌沒有稱稅吏為善,法利塞人為惡、是個騙子。祂也沒有說一個在本質上是品德端正,而另一個是懂得遮掩罪過的罪人。耶穌只說他「成了正義的人」,即是天主使他成義。第二個人像之前一樣,帶著無可否認的善功回到家裡,但耶穌卻沒有說天主使他成義。這才是重點。 法利塞人所犯何事?他所犯的就是把自己錯置於天主面前。他帶著以嚴格補贖和恪守經上所載的一切誡命而積累下來的善功進到聖殿,並深信這一身的功積足以使他成義。彷彿他會這樣對天主說:「看啊!我的人生多麼了不起!我實在告訴祢:我使祢大吃一驚!想必祢沒有料到會有我這樣忠實的祟拜者。現在,宣告我為『義』吧!」 在天主面前,人人都是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展示的,沒有什麼足以配得上獲得天主的賞賜的保證。 稅吏並非生活品德高尚的典範,他只是一個貧困的人,一個只懂得把他「破碎的心靈」奉獻給天主的人。他甚至不敢奢望能以善功索取應有的賞報,因為他沒有善功,他真的是兩手空空。 法利塞人(任何人都)不該放棄無可指責的生活,反應消除天主作為記錄人的善功和惡行的會計師,和一個賞罰分明的施行者的假象。因對天主抱持扭曲的形象,問題接踵而來,首要的就是建立分隔義人和罪人的屏障。一如法利塞的含義是「分離」,他與生俱來就喜歡與人分離。 凡一心想在天主面前積累功德的人,最終必會鄙視他人,因為他們總想和惡人劃清界線。他們確信能把天...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丙年) — 容易失去信德之時

Image
  路 18:1-8 人的信德在逆境中才經受考驗,尤其是我們在祈禱上遇到挫折時。若我們反覆地祈禱,而天主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絕大多數的人會因此感到灰心。有些人開始抱怨天主,有些人失去信德,另有一些人則陷入自我懷疑。這些人會自責地認為天主是因爲他們過去所犯的錯誤而懲罰他們。自我懷疑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巫術或其他邪術的影響,以邪魔的力量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今天的讀經幫助我們反省我們自身的祈禱習慣。福音指出一些我們經常抱持的問題:為何我們要持續不懈地祈禱?祈禱的意義是什麼? 耶穌藉著今天這個不義的法官的比喻來作出回應。法官的職責在於保護弱小和不能為自己辯護的人。可是這名法官卻是缺德的人,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對來請求他為她伸冤的寡婦毫無同情之心。 這名寡婦象徵那些不能自辯和遭受虐待的人。她遭到無理的對待並尋求她的權益,可是沒有人理會她。世上所有的貧困者都明白一件事:公義只為有錢有權有影響力的人。貧困者一般不會為他們的權益和公義發聲,懼怕落得更窮困潦倒,甚至賠上性命。這位窮寡婦手上只有一張牌,她打出牌來:頑固地糾纏法官,即使代價被視為輕率。 經過漫長的等待,這位法官決定解決寡婦的案件,不過並非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當,而是他對這位堅持不懈的婦人感到厭倦。他心想:「這位寡婦很麻煩,她纏著我讓我無法再忍受了。」 誰是這位不義的法官?誰是這位寡婦?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知道講出這些話的歷史背景。我們此刻處於第一世紀八十年代小亞細亞正開始受到嚴厲迫害之時,羅馬大帝多米田 (Domitian) 聲稱所有人必須把他視為神一般朝拜。除了基督徒,異教團體紛紛折服。正如默示錄(默13)記載,世人都朝拜那獸(即多米田),為此,基督徒飽受騷擾和歧視。 此刻,比喻中的寡婦呼之欲出:就是路加所在的教會,就是其淨配被帶走的教會;正是這個團體等待著基督再次來臨,儘管她並不知道祂何時回來。而她每一日都持續不斷地懇求:「主耶穌,你來罷!」(默22:20) 主在回應路加團體所面對的兩難時,反問道:「天主所召選的人,日夜呼籲天主,天主豈能不為他們伸冤?」隨後斷然說:「是的,我告訴你們:天主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縱然祂使他們久等。」 基督徒面對最主要的誘惑莫過於對一直延遲回來和容忍不公義的淨配感到灰心喪志。眼看法官無理的遲緩,寡婦本可認命,為得不到公義的一天而感到絕望。主警戒基督徒團體所面臨的危機——灰心...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丙年) — 從治癒到信仰

Image
路 17:5-10 今天的福音記載十個獲得痊癒的癩病人的故事。而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十個癩病人中,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回到耶穌跟前。如果我們視今天福音的信息為一個良好品格的教導,來提醒我們要對幫助過我們的人說聲「謝謝」,那麼就有機會陷入簡化福音信息的危機。 這個故事所隱含的秘密驚為天人。試想想傳統上是世仇的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現在竟然生活在一起,就在他們患上癩病時!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場災禍才能打破我們自己所建立的自我、虛假的安全感和身份認同。在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了印度一個仍然實行種姓習俗的村莊。一些低階的種姓男士營救了一位高階的種姓女士,把她安置到安全的地方。這位女士絕不可能讓低階的種姓男士碰觸她,然而現在只得乖乖坐在他們的肩上被移到安全的地方。災難使人忘記因自豪而排擠別人這個毫無效益的行為。 這個故事同時延伸到我們的信仰生活上。我們所有人或多或少都被癩病這個罪擊傷。誰若沒有覺察自己是個罪人,便會自認為義人,並且自負有責要去譴責別人,推擠他們到邊緣。不論現在或將來,天主並沒有創造兩個世界:一個為義人;另一個為惡人,反而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好讓祂召喚所有孩子生活在一起,和一個所有罪人都能被祂的愛所救贖的地方。 福音中提及的數字並非隨意,反而意義深遠。在十個癩病人中,有九個是猶太人和一個撒瑪黎雅人!為何在嚴守取潔和潔淨禮的猶太人當中反而出現更多的癩病人呢?這個故事不僅是關於癩病,更是關於罪和邊緣化。相比撒瑪黎雅人,在猶太人的宗教中反而有更多人被邊緣化。這個故事還指出即使那九個猶太人已經痊癒,卻沒有能力辨認出天主的臨在。耶穌正在挑戰這個把人排斥和邊緣化的宗教。 在去年所讀到的馬爾谷福音中,耶穌在伸手治癒他們後,就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谷1:45)。耶穌知道接觸癩病人後會使自己不潔,而祂也不得不與這個潔淨的社會制度保持距離。然而祂願意觸摸他們,乃因為他願意分擔這些被邊緣化、被排斥和被驅逐的人的狀況。 最後使耶穌感到驚訝的是,一個撒瑪黎雅人——一個異端,非信教者——卻有過人的洞察力。反倒那九個屬於天主的子民,受過信仰和經卷知識培育的猶太人卻沒有。一路上,那十個癩病人都知道耶穌是個醫師。而這重大的消息旋即被傳到以色列精神領袖的耳中。天主親臨祂的子民中間,祂派遺了一位與厄里亞不相上下的先知。至此,那十個人全都到齊了。 嶄新的光照亮了撒瑪黎雅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