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丙年) — 容易失去信德之時

 



路 18:1-8


人的信德在逆境中才經受考驗,尤其是我們在祈禱上遇到挫折時。若我們反覆地祈禱,而天主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絕大多數的人會因此感到灰心。有些人開始抱怨天主,有些人失去信德,另有一些人則陷入自我懷疑。這些人會自責地認為天主是因爲他們過去所犯的錯誤而懲罰他們。自我懷疑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巫術或其他邪術的影響,以邪魔的力量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今天的讀經幫助我們反省我們自身的祈禱習慣。福音指出一些我們經常抱持的問題:為何我們要持續不懈地祈禱?祈禱的意義是什麼?

耶穌藉著今天這個不義的法官的比喻來作出回應。法官的職責在於保護弱小和不能為自己辯護的人。可是這名法官卻是缺德的人,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對來請求他為她伸冤的寡婦毫無同情之心。

這名寡婦象徵那些不能自辯和遭受虐待的人。她遭到無理的對待並尋求她的權益,可是沒有人理會她。世上所有的貧困者都明白一件事:公義只為有錢有權有影響力的人。貧困者一般不會為他們的權益和公義發聲,懼怕落得更窮困潦倒,甚至賠上性命。這位窮寡婦手上只有一張牌,她打出牌來:頑固地糾纏法官,即使代價被視為輕率。

經過漫長的等待,這位法官決定解決寡婦的案件,不過並非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當,而是他對這位堅持不懈的婦人感到厭倦。他心想:「這位寡婦很麻煩,她纏著我讓我無法再忍受了。」

誰是這位不義的法官?誰是這位寡婦?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知道講出這些話的歷史背景。我們此刻處於第一世紀八十年代小亞細亞正開始受到嚴厲迫害之時,羅馬大帝多米田 (Domitian) 聲稱所有人必須把他視為神一般朝拜。除了基督徒,異教團體紛紛折服。正如默示錄(默13)記載,世人都朝拜那獸(即多米田),為此,基督徒飽受騷擾和歧視。

此刻,比喻中的寡婦呼之欲出:就是路加所在的教會,就是其淨配被帶走的教會;正是這個團體等待著基督再次來臨,儘管她並不知道祂何時回來。而她每一日都持續不斷地懇求:「主耶穌,你來罷!」(默22:20)

主在回應路加團體所面對的兩難時,反問道:「天主所召選的人,日夜呼籲天主,天主豈能不為他們伸冤?」隨後斷然說:「是的,我告訴你們:天主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縱然祂使他們久等。」

基督徒面對最主要的誘惑莫過於對一直延遲回來和容忍不公義的淨配感到灰心喪志。眼看法官無理的遲緩,寡婦本可認命,為得不到公義的一天而感到絕望。主警戒基督徒團體所面臨的危機——灰心喪志和認為淨配不再回來主持公道的危機。祂必定再來,但人子來臨時,祂會看到自己所召選的人準備好迎接祂嗎?祂的延遲可能導致某些人失去信德。

這個比喻的信息就是:祈禱。聖史重申耶穌所說過的話,諄諄勸導日夜不斷祈禱的必要性。祈禱是與主持續不斷的交談和咨詢。舉手向主祈禱直到晚上,直到戰勝灰心喪志之時!

最後,在回應祈禱上有一些延遲是值的,這樣我們就會珍惜這些回應。馬上就獲得的東西是廉價和很快會被荒廢的。時間讓我們辨別我們真正的需要。然而必不能讓灰心喪志發生。不論是出於信德或個人的性格,我們的力量都是取決於我們處理灰心的恩寵上。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主日 (丙年) — 與天主建立新關係

耶穌復活主日 (丙年) — 抑制劇烈痛苦的強制手段

四旬期第四主日 (甲年) — 一盞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