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丙年) — 從治癒到信仰



路 17:5-10


今天的福音記載十個獲得痊癒的癩病人的故事。而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十個癩病人中,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回到耶穌跟前。如果我們視今天福音的信息為一個良好品格的教導,來提醒我們要對幫助過我們的人說聲「謝謝」,那麼就有機會陷入簡化福音信息的危機。

這個故事所隱含的秘密驚為天人。試想想傳統上是世仇的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現在竟然生活在一起,就在他們患上癩病時!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場災禍才能打破我們自己所建立的自我、虛假的安全感和身份認同。在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了印度一個仍然實行種姓習俗的村莊。一些低階的種姓男士營救了一位高階的種姓女士,把她安置到安全的地方。這位女士絕不可能讓低階的種姓男士碰觸她,然而現在只得乖乖坐在他們的肩上被移到安全的地方。災難使人忘記因自豪而排擠別人這個毫無效益的行為。

這個故事同時延伸到我們的信仰生活上。我們所有人或多或少都被癩病這個罪擊傷。誰若沒有覺察自己是個罪人,便會自認為義人,並且自負有責要去譴責別人,推擠他們到邊緣。不論現在或將來,天主並沒有創造兩個世界:一個為義人;另一個為惡人,反而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好讓祂召喚所有孩子生活在一起,和一個所有罪人都能被祂的愛所救贖的地方。

福音中提及的數字並非隨意,反而意義深遠。在十個癩病人中,有九個是猶太人和一個撒瑪黎雅人!為何在嚴守取潔和潔淨禮的猶太人當中反而出現更多的癩病人呢?這個故事不僅是關於癩病,更是關於罪和邊緣化。相比撒瑪黎雅人,在猶太人的宗教中反而有更多人被邊緣化。這個故事還指出即使那九個猶太人已經痊癒,卻沒有能力辨認出天主的臨在。耶穌正在挑戰這個把人排斥和邊緣化的宗教。

在去年所讀到的馬爾谷福音中,耶穌在伸手治癒他們後,就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谷1:45)。耶穌知道接觸癩病人後會使自己不潔,而祂也不得不與這個潔淨的社會制度保持距離。然而祂願意觸摸他們,乃因為他願意分擔這些被邊緣化、被排斥和被驅逐的人的狀況。

最後使耶穌感到驚訝的是,一個撒瑪黎雅人——一個異端,非信教者——卻有過人的洞察力。反倒那九個屬於天主的子民,受過信仰和經卷知識培育的猶太人卻沒有。一路上,那十個癩病人都知道耶穌是個醫師。而這重大的消息旋即被傳到以色列精神領袖的耳中。天主親臨祂的子民中間,祂派遺了一位與厄里亞不相上下的先知。至此,那十個人全都到齊了。

嶄新的光照亮了撒瑪黎雅人的心靈:他知道耶穌不僅僅是一位醫師。在耶穌的救恩行動中,這名癩病人獲得了上主的信息。作為一名異端者,他並不相信先知,然而卻神奇地憑著他的直覺明瞭到是天主派遺祂,即先知們所預言的:那位使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路7:22)

他是第一個真正意識到天主離癲病人不遠的人。天主並沒有逃避或垂棄他們。他知道因上主之名,應該要向那些缺乏自理能力、被邊緣化的癩病人說些什麼:克服那驅逐、審判和譴責不潔者的宗教!藉著耶穌,天主親臨在他們中間;祂觸摸和治癒他們。喜訊就是:不潔的、異端的和被邊緣化的人不僅更能親近天主,他們更是最先以一種比其他人更真實的方式親近天主和基督的人。

並非所有獲得痊癒的人都能得救。只有那個辨認出耶穌是救主的撒瑪黎雅人才得到救贖,其餘的僅獲得治癒而已。得到痊癒和顯奇跡並不能保證有份於天國,反而是信德——相信耶穌是救主,也相信祂會親近貧窮和被邊緣化的人,並且會親自接觸和介入他們生活的信德才能使人得救。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主日 (丙年) — 與天主建立新關係

耶穌復活主日 (丙年) — 抑制劇烈痛苦的強制手段

四旬期第四主日 (甲年) — 一盞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