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丙年) — 在恐懼和虛幻之中,只有希望

 


路20:27-38


復活總是撒杜塞人和法利塞人之間引起爭議的話題,即使雙方同為宗教團體。今時今日,這種爭議則發生在相信天主和不相信的人之間。撒杜塞人是由富人階級組成,他們亦是羅馬政府的合作者。所有司祭長(他們對耶穌的死須負上最大的責任)都是屬於這個派別。

相較法利塞人相信復活,撒杜塞人卻抱有疑惑,因為梅瑟法律 (Torah) 並沒有提及復活。況且,他們有大把金錢供他們在現世享受逸樂,沒有人覺得有必要去思考來世的事。

聽了耶穌的言論之後,撒杜塞人明白耶穌相信復活。為了使耶穌信服並改變祂的想法,他們就引述法律書中允許寡婦與她丈夫的弟弟再婚之事。可是他們對耶穌的回答始料未及。

即使法利塞人相信復活,但他們確相永生才是今世的成全。因此,他們垂下眼簾喃喃自語,從這場滑稽的對話中迅速離開。

耶穌對復活的理解與法利塞人截然不同。祂站起來闡明道,首先:「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來世……他們相似天使……是天主之子。」(路20:34-36)

人死後若回到同樣的身體,同樣的生命根本毫無意義。在天主內的生命卻是一個全新的狀態:當一個人被引入其中時,除了保持原有的身份外,更成為一個不同的存有,不死不滅,相似天主的使者(天使)。

在天主內的生命將是怎樣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必須十分謹慎, 不然就會如同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般對永生抱有無限而危險的幻想。不論我們現在經驗到何等正面的事,都必定會把它無限放大——高興、享樂、滿足——如同拉比所支持的,回復到婚姻的生活。

遺憾的是,現今許多基督徒的一些陳述、祈禱和疑問仍然潛藏著與法利塞人對「肉身的復活」抱著有相同的想法。然而耶穌所指的復活——即天主把人置於與天使同等的狀態——卻有著天淵之別。對耶穌而言,塵世的生命一如妊娠,為準備新的誕生。這些人要進入的世界別無他處,因為那是終極的世界,在那裡再沒有任何形式的死亡。

就如在母腹中的胎兒不能想像等待他的甚麼樣的世界一樣,人也不能想像在天主內的生命將是怎樣。這奧秘尚未顯明,並非因為主想增加我們的焦慮或驚喜,只因我們的智力不足以理解此事。「這必腐朽的肉身,重壓著靈魂;這屬於土的寓所,迫使精神多慮。世上的事,我們還難以測度;目前的事,我們還得費力追求;那麼,天上的事誰還能探究?」(智9:15-16)

我們只能藉著信德來接近這崇高和不可言喻的真實,相信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與其探究我們無法理解的事,倒不如專注於復活所帶來的肯定:尤其是不存在兩種相同的生命——不論是現在或將來,反而是同一生命在兩種迥然不同的狀態下延伸著。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