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一主日 (甲年) — 使人得救的判斷

 



瑪 24:37-44


今天福音所使用的語言可能會使人對世界窮盡和天主的審判作出過度的解讀,甚至誇誇其談。此外,亦可能會降低了人要對突如期來的死亡的準備的邀請,以至措手不及。這些解釋都是由於缺乏對耶穌時代廣泛使用的默示文學的理解,它與我們的心態和文化是完全陌生的。

我們應常常牢記一個原則:福音本質上是好消息,即喜樂和希望的信息。誰以福音來灌輸恐懼和焦慮,便是使用不當,且把福音真正的意義拉遠了。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福音所截的內容是什麼。

讓我們回到福音的上下文。一天,門徒邀請師傅觀賞聖殿的宏美壯麗。可是耶穌沒有分享他們的自鳴得意,反以預言嚇倒他們:「你們不是看見這一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這裏決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瑪24:2)拒絕悔改的耶路撒冷正在宣告自己的衰落。

門徒感到十分驚訝,便問了兩個問題:「什麼時候要發生這些事?」以及「什麼是你來臨和時代窮盡的先兆?」耶穌並沒有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反而藉著一個對所有時代的人都適切的教導來回答他們:你們該醒寤。為了更好地說明,祂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取自《創世紀》(創6-9)。在諾厄的日子有兩類人,其中一類滿腦子都是吃喝婚嫁,他們毫不準備必會喪亡;而另一類則保持警醒,留意將要發生的事。他們覺察到洪水快將來臨,他們得救了並展開了新的人生(瑪24:37-39)。

就像那突如其來的洪水,耶路撒冷的毀滅也是猝然而來。正如諾厄的日子很多人都死了,同樣,凡不承認天主的使者,不聽從祂的話的猶太人將在聖城毀滅時一同喪亡。凡開啟自己的眼目和心靈承認上主並接受祂的話的人必要得救,並且生育新人。

第二個例子的靈感來自男女的日常工作,在田間種植和準備做麵包的麵團。他們投入工作,賺取生計,吃喝婚嫁。該用什麼標準從兩個相同的行為中去選擇其中的一個是一個很好的默想主題。耶穌提及有著相同行為的人們,為何一個被天主稱為正義,另一個卻不然呢?法利塞人和稅吏都上到聖殿祈禱,稅吏領會到自己不配獲得上主的祝福因而被上主稱為義人。許多人上到聖殿的銀庫作奉獻,惟獨窮寡婦的奉獻獲得上主的悅納,因為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天主。耶穌訴說著行善的人。那些不讓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事才會被天主悅納。因此,是否被天主悅納的標準完全取決於一個人行事的態度和意圖,而非行為本身。主耶穌邀請我們以正確的意圖行每一件事。那些被今世的憂慮所壓倒的人將被留下,意即他們沒有參與天國這一事實。

作決定是緊急和戲劇性的,即選擇生活或死亡。這就是為何耶穌總是強調:「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瑪24:42)值得重申的是,耶穌來並非要在我們生命終結時與我們對決。祂今天是帶著拯救的判斷而來。

最後一段總結了福音的主題,且應用到每一代的門徒身上。「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我們知道何謂錯失良機,亦多次身陷險境。越是使人感到驚愕和出乎意料的事,就越超出我們的判斷標準,我們就越容易忽略它。天主親臨我們生活當中之時總是難以把握,是因為它們不符合人的智慧,與人的智慧格格不入。它們與當前的心態形成鮮明的對比。

只有醒寤的人才能辨認出這些時機,並在此時此地獲救。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