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顯節 (甲年) — 為萬民閃耀的明星


瑪 2:1-12


主顯節主日的讀經總是關於三王來朝,來自東方的賢士找尋萬王之王、降生成人的天主。自教會初期,三王就引起信眾濃厚的興趣,亦是早期基督教藝術家最喜愛的主題之一。許多令人愉悅和感人肺腑的傳說都圍繞著神秘的三王而誕生。然而這些故事必須與福音明確區分,以免損害聖經本來要傳達的信息。瑪竇論三王為所有外邦人的象徵,他們遠在猶太人自身張開靈性的目光之前,就已看到基督之光。

人們普遍認為星星會隨著一位偉人的誕生而出現:大星星為富人、小星星為窮人,昏暗的星星為弱者。慧星的出現則被認為是新生王降臨的標記。許多天文學家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考察兩千年前天上是否有一顆非常明亮的星恰巧出現在基督誕生之時。他們的努力令人欽佩。不過,天文學家在閱讀瑪竇福音時應該一望而知瑪竇並非暗指天文現象。賢士們從耶路撒冷前往白冷時,看見那顆星走在他們面前,那顆星⋯⋯由北向南,十分詭異!所有的天體都是從東向西移動。瑪竇所指的星並非從天上而來,而是出現在舊約中的《戶籍紀》。在《戶籍紀》第二十二至二十四章中,我們看到東方的術士巴郎,一如今天福音中的賢士,均來自東方。

瑪竇強調出另一個特點:如果猶太人沒有用他們的經卷為賢士們指示道路,賢士(外邦人的象徵)就永遠不能來到基督跟前。以色列是所有民族救贖的中保。通俗的虔敬行動,被應用到賢士每一個具象徵意義的禮品上:黃金代表公認耶穌為君王;乳香代表在祂的天主性面前朝拜;沒藥喚起我們祂的人性——這種芳香的樹脂將在耶穌苦難時被回想起來(瑪15:23;若19:39)。

甚至那些坐騎的故事也並非無原無故被編出來。正如讀經一所述「成群結隊的駱駝和獨峰駝」從東方而來(依60:6)。有別於那些默想和喜樂於主親自把救恩揭示給自己的牧人,賢士俯伏朝拜(瑪2:11)。他們的姿勢令人想起宮廷的禮節——俯伏親吻君王的腳,或在神像前親吻土地。因此,外邦人承認白冷之子是他們的君王和天主,並向祂獻上禮品。

賢士們成為世界各地被基督之光引領的民族的象徵。他們是教會的圖像,由各民族、各支派、各語言和各邦國所形成。加入教會並不代表放棄一個人的身分,也不代表屈服於不公義和錯謬。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民族都保留了他們的文化特徵,這樣他們便豐富了普世教會。沒有人富有到不需要任何東西,也沒有人窮到什麼也不能奉獻。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