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二主日 (甲年) — 真切體驗天主,為近人服務

 



瑪17:1-9


基督顯聖容的記載是以聖經語言寫成的神學文本。 耶穌登上高山具有神學意義。 在聖經中,山是與天主相遇的地方。梅瑟正是在山上看到天主顯現,領受後來要傳給百姓的啟示。

當梅瑟領受律法時,雲彩就把山遮蓋了(出24:15-16)。他帶著發光的臉皮下來(出34:29-35)。 因此,雲彩和發光的臉皮是天主臨在的反映。透過製造相同的場景,聖史把耶穌呈現為新的梅瑟,就是要傳授新律法給新人的那一位。 毫無疑問,耶穌就是天主最終的啟示。

瑪竇福音運用這些圖來指出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被引見到天主的世界,好使他們明白師傅的真實身份和祂旅程的終向。祂決不是他們所期待的光耀的默西亞,反而是遭受反對、迫害和殺害的默西亞。他們也意識到他們的命運將與師傳無異。

從天上有聲音「耶穌是我的愛子」,此話在天主所喜悅的忠心僕人(依42:1)受洗時已聽過了。 現在加添了一個訓道:「你們要聽從他」。要聽從祂的話,即使祂給人提出看似極其嚴苛的道路、指示出狹窄而陡峭的道路、自相矛盾和荒謬的選擇。

在聖經中,「聆聽」一詞不僅意味著「去聽」,而是相當於「服從」的意思(出6:12;瑪18:15-16)。天父通過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給所有門徒的建議是,要把耶穌所教育的「付諸實行」。就是邀請人一整生,都專注於真福八端所提倡的建議。

梅瑟和厄里亞是誰?前者把律法帶給他的百姓;後者被認為是第一位先知。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這兩個人物代表聖神的經書。

以色列所有的經書都是為了引導人與耶穌對話。他們朝向祂。沒有祂,舊約就無法理解。在前向厄瑪烏的路上,耶穌藉助舊約:「他於是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他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路24:27)

三個帳棚的含意不易理解。在長時間與天主交談之後,我們不願回到日常生活:問題、社會衝突和家庭成員的分歧,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事驚嚇著我們。然而我們知道,聆聽天主聖言並非一切。人不能在聖堂或避靜中的心靈綠洲度過一生。人必須往外去,與弟兄姊妹相會,服務他們,去幫助受苦的,去接近任何需要關愛的人。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