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三主日 (甲年) — 無價之水



若 4:5-42


聖若望把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寫成神學文本來教導那些接受上主的福音的人的皈依過程。

婦人來打水時正值正午時分,而耶穌向她要水喝。聖史介紹她的方式,清楚地表明他意圖把她轉化為一個象徵。讓我們嘗試定義她:她沒有名字,也沒有提及她從哪裡來。唯一找到定義她的元素就是「撒瑪黎雅人」,亦即異端,對上主不忠者。哪她到底是誰呢?

聖史巧妙地打發門徒離開現場去買食物,讓這對「戀人」獨處!在井旁的兩個「情人」又代表誰呢?婦人代表不忠貞的以色列(以色列在希伯來語為陰性)。所以這對戀人就是雅威和以色列。然而這段婚姻的結局並不幸福。這段愛情始於曠野,上主和以色列共同度過了難忘的經歷。就在那時,上主懷念地回顧:「我憶起你年輕時的熱情,你訂婚時的戀愛;那時你在曠野裡,在未耕種的地上追隨了我。」(耶2:2)然後新娘開始了她的不忠:她的背叛、對情人的迷戀、對埃及諸神的悔恨,並朝拜客納罕的巴耳邪神等等。

在這一點上,撒瑪黎雅婦人的身份理所當然被認定了;就是新娘以色列,並以她整個愛情和通姦的故事為背景。她有過很多「丈夫」,而她現在有的,也不是她的丈夫。耶穌在井旁遇見了她,想要把她帶回唯一的真愛——主那裡。

撒瑪黎雅婦人的渴象徵折磨以色列新娘內心最隱密的需要:對平安、愛情、寧靜、希望、幸福、真摯、始終如一和對上主迫切的需要。這也是每一個人都經驗到的需要。

井水象徵人類為了消除這種任何物質都無法滿足的渴望而採取的嘗試和技巧。

 耶穌許諾的活水就是聖神。正是這種愛充滿了我們的心。那些讓聖神帶領的人會找到平安,且不再需要任何東西。

對話開頭的撒瑪黎雅婦人一心想著物質的水。她慢慢開始察覺並接受耶穌的提議。聖史謹慎地強調了她續步的發現。起初,耶穌對她來說只是一個流浪的猶太人(第9節),然後祂成為主(第11節),後來成為先知(第19節),再來成為默西亞(第25-26節),最後連同全體百姓,她宣告祂是世界的救主(第42節)。

福音的末端(第28-41節)呈現了撒瑪黎雅婦人和每一位門徒靈性之旅的結論。這名婦人遇見耶穌之後做了什麼呢?她撇下打水器(她不再需要它了,因為現在她找到另一個水泉),然後跑去向其他人宣告她的發現和幸福。

這是成為傳教士、宗徒、傳道員的召叫,向每個人講述遇見主且喝過祂的水的人所經驗到的喜樂和平安。





誠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進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