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升天節 (甲年) — 繼續耶穌的使命是教會的命令

 


瑪28:16-20


瑪竇把與復活的主的相遇放在加里肋亞而非耶路撒冷。聖史想要強調宗徒們的使命的起點,正正就是他們的主的起點。

加里肋亞是一個受人鄙視的地區,那裡居住著來自不同種族、多種多樣的人口。瑪竇想要指出,就是這些半外邦的人現今被指定獲得福音。耶路撒冷這座拒絕了天主的受傅者的城市,反而失去了作為以色列靈性中心的特權。

每次耶穌教導或行一些特別重要的舉動時,瑪竇都會把耶穌置於山上。因為山使人聯想起天主的臨在,在那裡祂頒布了祂的誡命和命令。現在,門徒在這山上經驗到復活的主,他們吸納了主的信息,並被賦予完成主的使命的能力。

「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瑪28:17)這句話令人感到困惑。如果他們在耶路撒冷,在復活節那天與祂相遇了,怎麼還會疑惑呢?從天主教教理的角度來看,這個細節是象徵性的。對瑪竇來說,基督徒團體並非由完美的人所組成的,而是由善與惡、光明與黑暗一直並存的人所組成的。我們在首批門徒身上就看到這種情形:他們懷有信德,卻仍抱持疑惑和不確定。

相信基督卻抱有疑惑是可能的事。信仰不可能與佐證並存。一個人不能「相信」太陽的存在;這是確定的事實,人可以看見它。其光和熱的效應亦有科學證實。在信仰的領域,佐證卻是不可能的。像宗徒們一樣,我們深信基督復活的真理,但卻無法證明。

經文的第二部分描述派遣宗徒往普世傳揚福音。耶穌公開生活時,派遣他們去傳揚天主的國,並指示他們:「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黎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你們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裏去。」(瑪10:5-6)耶穌復活後,他們的使命擴大了,成為普世性。

當耶穌離開納匝助,定居於葛法翁時,這光在加里肋亞被點燃起來。「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瑪4:16)現在這光必須照亮普世。一如先知所預言的,以色列要成為「萬民的光明」(依42:6)。

時間是決定性的,耶穌論及祂的權柄:父派遣祂來傳達救恩的喜訊;而現在祂把這項任務委託給門徒所在的團體,並賦予他們祂的權能。

教會被召使基督臨於世上。透過洗禮,她生產新子民到天主聖三,即父、子及聖神共融的團體中。這是一項崇高而又艱鉅的任務;它激發起那些奉命執行的人敬畏和誠惶誠恐的心。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