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甲年) — 凡心胸寬廣者,器度絕不狹小
瑪10:37-42
瑪竇在迫害的時期撰寫他的福音。為了對基督保持忠誠,當時的門徒常常經驗到必須接受與最重要的人斷絕關係。拉比們決意將基督徒驅逐出猶太會堂,且下令那些堅持基督信仰的人為異端,其家人亦要與他斷絕關係。這種被排斥的後果不僅在情感上,在社會和經濟上都是嚴苛而又痛苦的。
耶穌要求祂的門徒為了福音的原故,即使在缺乏支持、保護和物質保障的情況下持守勇毅。接著,祂提出另一個更戲劇性的要求:不僅願意失去一切,甚至甘願捨掉生命。十字架的形象為那些願意按福音的要求而生活的人來說是必然的後果。跟主一樣,他們將會面對十字架——即世間的仇恨。即使他們不因殉道而喪命,也必須持續不斷和慷慨地的自我犧牲,獻出生命。
經文的第二部分向那些接納宣講者的人作出顯著的應許:「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誰接納我,就是接納那派遣我來的。」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款待,一如叔能的婦人般,不但款待厄里叟,更接納其帶來的信息。拉比們說道:「一個人的使者如同他本人。」門徒的話迴響著主的聲音,父藉著祂而發言。
正是這一點延續讀經一的主題。誰接納一位先知,因為他是先知,將領受先知的賞報。即使是給這些小子中的一個一杯涼水喝這般微小的愛德舉動,儘管微小,毫不顯眼,沒有顯赫的頭銜,也不會失去他的賞報。
並非每個人都從天主那裡領受相同性質和一模一樣的恩賜。然而,每一位真正的信徒都蒙召以不同的方式,但同樣的慷慨,來捐助和支持那些為傳揚福音而完全自我獻身的人。即使在物質支助的面前,這些人也需要從信仰上的弟兄姊妹中聽到讚賞他們的努力,並且他們的信息被吸收。
這種款待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那些放棄擁有「家」、建立家庭的人揭示,並非為了逃避或遠離塵世,而是為了能夠屬於每個家庭,充分地在主內的弟兄姊妹中來去自如。每個家庭都視他們為家人或是外人?又該如何表達對他們慷慨的付出的感恩之情呢?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