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甲年) — 「狗」因信德而成為「羔羊」


 

瑪 15:21-28


初代基督徒團體需要面對他們自身的排外主義。有些人相信救恩只為皈依了的猶太人,還有像聖保祿般的自由人。聖史闡述了耶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當聖史在今天的福音講述耶穌和婦人之間的對話時,他看似很興奮地強調主以越來越嚴厲的語氣來回應婦人。起初祂無視婦人的請求。婦人越堅持,祂就越嚴厲並說:「我被派遣,只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耶穌展示祂自己為以色列的牧者,宣稱祂來是為滿全先知的預言,而婦人亦理解。她知道自己並非選民,且意識到自己不屬於「主的羊群」,同時不獲救恩的權利。然而,她完全信靠上主的慈善和自由的介入。她叩拜耶穌說:「主,幫助我吧!」可是對她這般堅持的回應卻換來一個侮辱:「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

以色列人是羊,而外邦人則是狗。在當時,狗這一詞常貶義地用來泛指異教徒。耶穌唇舌上的這番話令人感到震驚,尤其是考慮到客納罕婦人滿懷極大的敬意轉向祂這一事實。她三次以「主」——基督徒對復活的那位宣示信仰的尊稱,及一次以「達味之子」——等同承認祂為默西亞——來稱呼祂。祂看似和祂的同胞一樣,對外邦人帶有厭惡。但事實是否這樣?

故事的總結澄清了我們的疑惑。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德真大!」這讚美從沒來沒有對任何以色列婦人說過。

面對上述的挑釁、對異教徒的蔑視、對他們的不潔和不堪當的提及,這全都是巧妙的安排。耶穌希望祂的門徒從根本上改變他們與外邦人交往的方式。祂「扮演」著一個完整和純潔的真以色列人的角色,來顯示祂子民所培養的分裂主義心態是多麼的荒謬和愚蠢。當「羊群」自行遠離想聚集牠們的牧者時(瑪23:37),「狗」卻接近祂,並且因著信德而得救。

這信息永久適時。教會蒙召成為一個標記,表示所有關於性別、種族、人民、機構等歧視都已結束。保祿稱:「在基督耶穌內⋯⋯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迦3:28)客納罕婦人是真正的信從的典範。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