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三主日 (乙年) — 預備道路,然後讓位
若1:6-8, 19-28
今天的福音介紹來預備默西亞的道路的洗者約翰。默西亞就是那光,而若翰的使命就是來給那光作見證。後來,我們也聽到耶穌稱祂自己為世界的光(若8:12)祂要求門徒也要成為世界的光(瑪5:14)黑暗很容易可以理解為邪惡、消極、絕望、缺乏平安和清晰的隱喻。光具有使事物清晰可見的能力。在靈修上,它指有衡量事物價值的能力和分辦真假的能力。光也能讓處於陰影和黑暗中朦矓的事物提供嶄新的視角。只有在基督內,我們才能評估今生和來世事物的價值。
這個為主預備道路的「聲音」不單只是一閃即逝的聲音,也不僅只為主預備道路,也讓路給默西亞。若翰是一位無可指摘的聖人,也是受人敬仰的先知。人們很容易把他誤以為默西亞,正如今天福音中看到的人們。約翰本來可以利用這一點!但他反而讓位。讓位是最崇高的行為。當人們聚集在接受他洗禮的耶穌身旁時,他說:「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他的話是多麼的崇高和豐有使命感。
那些讓位的人的故事是人性中神聖火花的驚人故事。例如在聖若望的復活敘述中,我們發現到伯多祿跟若望一同跑到墳墓(若20),而若望先他一步到達,卻非常高尚地讓位給伯多祿先進到墓內。基督徒的高尚在這種犧牲性的棄絕中閃閃發亮。當他看到賓客們在宴席中爭先恐後地爭選首席時,若望曾聽到耶穌勸告祂的門徒:「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應去坐末席」,正是邀請我們讓位給別人這高尚的品格。
達味其中一個鮮少被提及的事就是有關他渴望為天主建造一座殿宇的事(編上22)。他對此充滿熱誠,並深信不疑。他擔心當他住在香柏木的宮殿,而約櫃卻留在帳幕中是不對的。然而先知納堂卻跟他說他不可為上主興建聖殿,因為他的雙手沾滿了血。達味聽從先知的話,謙卑地讓位給他的下一代。
我們都很熟悉那些拒絕讓位的政治故事。有些人熱衷於權力,有些則陷入妄想自視為重要人物。有些人害怕讓位,深信承繼人不能做得比他更好。我們真的這麼重要嗎?重要到沒有人能替代?
當教宗本篤十六世默默地、完全棄絕和公正無私地讓位給教宗方濟各時,這是多麼令人鼓舞的時刻。他用憐愛和欽佩的眼神望著新的教皇,即使他們的領導風格顯著不同,卻沒有絲毫的否定之意。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