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三主日 (乙年) — 清理聖殿


 

若2:13-25


今天我們讀到清理聖殿的福音。那時正值逾越節,人們從四方八面趕來慶祝節日。對猶太人來說,一生中最少一次前往耶路撒冷朝拜是宗教實現化的大事件。耶穌也多次從加里肋亞步行數百公里到耶路撒冷去,或許每年如是呢!

約莫二十年前,祂曾經來過這座聖殿,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只有十二歲的祂卻和聖殿及城裡博學的經師辯論,忘記了要返回納匝肋。當瑪利亞和約瑟四處尋找祂時,祂的回答令所有人都奇怪不止:「這是我父的家;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一般人很容易就認為這是一個過早踏入反叛期的孩子不成熟的回應。而現在,我們在這裡再次見到祂,才明白當年的話並非出於幼稚,而是堅定的信念。現今,祂不再是小孩子而是成人,對自己的使命有更深徹的認知:把天主的聖殿恢復到原初的聖潔。

這一次祂意識到殿宇成為了商場,就變得激烈起來,把桌椅推翻、傾倒銀錢,並用鞭子把商人趕出去。有些人質問祂,要求祂顯神蹟來證明祂有權這樣做。祂便告訴他們把這座聖殿拆毀,三天之內祂要把它重建起來。聖史隨後作出了評論,以免人遺漏本文的中心思想:祂所說的聖所是指祂自己的身體。這則註釋,為教會在靈修上留下了恆久的痕跡。聖保祿一再提醒我們,我們都是永生天主的聖殿,原初就是這樣。我們的身體由土造成,天主把祂的聖神吹進我們的體內,然後我們就活起來了。褻瀆聖殿是耶穌所不能容許的事,我們身體的聖殿亦然!

在印度教傳統中,寺廟相等於身體。寺廟的每一個部分猶如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有頭、腳和掌。有趣的是,寺廟最聖神的地方被稱為子宮!看看身體神聖的概念如何在不同的傳統中被同化!它們都把身體視為殿宇啊!

耶路撒冷的當權者視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及隨後清理聖殿的行動為加里肋亞人的起義,並引發一個宗教和政治的危機。耶穌將為此賠上自己的性命。但現在,有班同情者相信祂,他們大多出於看到耶穌顯的神蹟而相信祂。耶穌卻拒絕被這種奉承使之飄飄然,祂沒有在危機時尋求必要的當地支持,反而無視它們。

為什麼祂要這樣做呢?聖史告訴我們,耶穌太了解人性了。那麼祂所了解的人性是什麼呢?或許祂明確知道這些只相信神蹟的人,不會因祂所宣講的天國的精神而轉變他們的生命。耶穌對相信神蹟的信徒的謹慎態度,邀請我們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信仰。我們的信仰只為尋求奇蹟嗎?耶穌邀請我們做信仰的學徒,把我們的價值觀與天國的精神保持一致。天國的精神要求我們積極地實踐愛德、憐憫、寬恕和慈悲。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