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 (乙年) — 預言的戲劇性呈現


 

路 19:28-40


聖枝主日遊行前的福音常常是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儘管當日主要的福音是耶穌受難的始末。榮進耶路撒冷是耶穌被判處極刑前的最終背幕。

當時正值逾越節,耶穌帶著一大群跟隨者從加里肋亞走了大約一百公里的路來到耶路撒冷。像這樣的朝聖旅程,村莊或城鎮的人大多一起上路。此外,耶穌已被認為是加里肋亞的領袖,並且有一定數量的跟隨者。耶路撒冷的人都對他們的到來嘖嘖稱奇。

大約20年前,另一位名叫猶大的加里肋亞人來到耶路撒冷造反羅馬。聖殿的掌權者對羅馬人如何殲滅殺害他們的事記憶猶新。猶大也給猶太人留下一種哲學之道:他們是由上主統治的。而大多數的人對這個想法都予以支持。聖殿當局十分清楚如果再發生另一個叛亂,聖殿和所有聖物都將會被羅馬人完全充公。因此,他們都害怕耶穌和祂的同伴有造反之意!

有別於一般驍勇善戰騎馬的君王,耶穌騎著一匹毫不起眼的驢駒進入聖殿範圍。我們只有從《瑪竇福音》中所描述的母驢 (donkey) 和小驢駒 (colt)(兩隻牲畜而非一隻)才能明白「君王騎著小驢駒」這一象徵的整個意義為何。這一段直接引述了《匝加利亞》第九章第九節中的兩隻牲畜。驢駒和牠的後裔就是猶太教和它的支流——教會的預象。耶穌騎著驢駒進城不僅讓人憶起先知所預言默西亞將騎著驢駒而來,也讓人想起祂將以和平的方式接管耶路撒冷。當時的猶太人必定把匝加利亞先知的預言牢記在心,因為在羅馬人的壓迫下,空氣中瀰漫著對默西亞來臨的期待。

前一段經文(匝9:8)則講述聖殿的佔領。因此,那裡的人心中都默默地上演著一齣劇,就是耶穌將從羅馬勢力以及半猶太裔人黑落德中永遠且和平地接管聖殿!祂將以和平之王之姿駕臨。匝加利亞的預言仔細耀目地帶出了整齣戲劇,就是從耶穌榮進京城、上橄欖山,以及審訊期間的對話,都一一應驗了,並且在他們眼前上演著。無疑地百姓都視耶穌為默西亞。

給耶穌戴上默西亞的光環,正是大司祭和他的同伴所害怕的地方,而他們的陰謀就是要從百姓的腦海中徹底地消除這個概念。他們試圖以加里助亞人的身份來定耶穌的罪,好使人疑惑默西亞不會是來自加里肋亞的。對聖殿的掌權者來說,保護聖殿和商業才是至關重要的!默西亞不應在此時出現!

百姓都期待耶穌會實際地接管耶路撒冷,並且從此地展開祂的統治。若你從字面上的意義去閱讀匝加利亞的預言,確實如此。甚至門徒也是如此相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才明白到門徒在上耶路撒冷時到底在爭論什麼。到底誰能夠在耶穌的國度裡掌管更重要的職位?載伯德的兒子和他們的母親前來請求耶穌賜給他們一個在祂左邊和一個在祂右邊這兩個最重要的位置。他們所想的是地上的國而非天上的國!還記得耶穌受審時的質問就是祂是否是君王。耶穌從來沒有談論過祂的王權。然而,正正是因為這個預言導致百姓在耶穌騎著驢駒榮進耶京時的作為,使耶穌王權一事被審。耶穌卻打碎百姓的這個期望,並給比拉多上了一堂關於天國的課。

猶太人相信默西亞將從東門(金門)進入聖殿山,亦即是當天耶穌進入聖殿的大門。這是許多有關默西亞的預言的美麗交融。請謹記一點,福音提及位於東邊的伯達尼是為了強調默西亞將從東方而來!

一個王國有它的特徵,其中最顯著的是君王,還有一些臣僕、一塊領土、管轄的法規和制度。就天主的國而言,我們清楚知道基督就是君王,而祂的領土就是整個宇宙,它並不限於人類在地上所劃的界線。要屬於祂的神國,我們必須按祂王國的律例而生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愛。祂招募那些甘願為愛而死的人進入祂的神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