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四主日 (乙年) — 神聖之光,引領我從黑暗走向光明吧

 

若 3:1 4-2


今天的福音是關於耶穌和耶路撒冷一個猶太領袖尼苛德摩之間一次冗長的學術對話。

尼苛德摩被描繪為一個夜間來見耶穌的人。黑夜是一個非常適合邪惡的背景,人在黑暗的籠罩下做盡一切喪盡天良的事。我們讀到關於黑夜其中一段最讓人感到心痛的句子就是來自若望福音:「猶達斯一吃了那一片餅,就立時出去了:那時,正是黑夜。」(若13:30)他從光明中走向黑暗。這兩個角色之間的對比不毫不含糊,一個正走向基督之光;而另一個則從光走向黑暗。

耶穌教導尼苛德摩藉著水和聖神重生的必要性。重生是指人生價值和觀點的實質轉變。實質轉變是岩石在受到高溫和高壓下所產生的一種變化,是煤變成鑽石和普通岩石變成大理石,或是天生殘缺的人成為具有非凡成就的人的一個過程。重生需要大量的犧牲和堅強的意志,忘卻我們一些舊有的觀念,並且接受與福音一致的新價值。要活出這些新價值並非易事。拋棄新的價值、走向黑暗、得過且過常常是我們的誘惑。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會堅守福音的價值來克服這些誘惑。

耶穌在與尼苛德摩的討論中向他揭示在曠野中被高舉的銅蛇是基督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預象。耶穌此刻要暗示的是,所有人都會被罪惡的蛇打擊,沒有人能夠逃脫。然而,基督將成為救恩的新源頭。凡「舉目仰望祂」的人必會獲救。仰望基督並非指望著十字架上的基督就會得救,而是指轉向基督,在基督內重生,如同尼苛德摩一樣走向光明。

這位尼苛德摩在若望福音中再出現了兩次(若7:50;19:39)。兩次他都以走在光明中的姿態行走。當耶穌在公議會受審時他介入其中,為耶穌應得的公平聆訊提出上訴。他被人嘲笑,可是他卻沒有因此背棄耶穌。他仍然與耶穌在一起,堅守從第一次與耶穌會面中所學到的價值。而在第二次中,我們看到他與阿黎瑪特雅人若瑟和其他人一起為耶穌的葬禮籌辦最後的禮儀。他是一個來自漆黑的人,卻帶著光明(頓悟)回去。

對學者來說尼苛德摩是一位特別的聖人。藉著他對天主鉅細無遺的認知,他來到耶穌跟前。他並不缺乏知識,但他意識到他所擁有的知識不能救贖人。知道很多關於天主和教會的事會讓人感到喜樂和理智上的自傲,但認識基督卻是另一回事。一個人要接受他的信仰是錯誤的,需要謙遜、願意聆聽,並樂意從街上和路邊認識基督。

今天的經文包括了被譽為聖經的金句。整個救恩計劃總括在若望福音第三章第十六節: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以拯救人類,並賜予我們永生!聖父的捨棄涉及為愛而犧牲;聖子的疼痛涉及為愛而犧牲;而我們的救贖亦涉及我們為愛而犧牲。許多不是出於愛的犧牲可使我們自律,但不一定能拯救我們。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聖誕節八日慶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節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