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24

復活期第五主日 (乙年) - 修剪直到我們能結出愛的果實

Image
若15:1-8 今天的福音邀請人們反思葡萄樹和枝條。正如我們在上主日默思的善牧形象一樣,葡萄樹被以色列人認為是隱喻。他們記得聖詠第八十首上說:「你是從埃及帶來的葡萄樹」,或是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五章上記載的雅威 (Yahweh) 的悲哀,這為耶穌的聽眾而言,是難以忘懷的。這個隱喻已經深植於他們的意識中,為以色列人,有時候,他們難以從真實存在的事物中分別隱喻。 以色列原是雅威珍貴的葡萄樹。這個隱喻顯然是指雅威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耶穌正是以此圖像明確:祂是葡萄樹的根莖,祂的門徒是枝條,祂意在與自己的門徒,新興的以色列,建立一種更親密的 關係。正如耶穌所言,人吃喝祂的體血,就是共用同一樹幹和汁液。當我們把這個隱喻和祂對自己的體血所用的比喻一起閱讀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耶穌用一種奧秘的方式向我們宣導的隱喻的意義——天主渴望與我們一起生活,甚至渴望在我們內生活。 葡萄樹和枝條的隱喻,是一個精心設計過的隱喻,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一種寓言文體。如果我們不對這個寓言的所有部分進行解讀,我們可能會丟失重要資訊。這個比喻由這些部分組成:枝條,果實,居住,修剪,焚燒,修剪葡萄樹者,不結果實的枝條。耶穌親自澄清了這個寓言中的絕大部分。聖父是修剪葡萄樹者。祂修剪枝條,好能結出更多的果實。被祂修剪和移除的枝條就要被焚燒。耶穌在整個寓言中運用了一個動詞「存留」。因此,為能更深入理解這個寓言的其餘部分,我們就需要理解寓言的兩個組成部分。存留在祂內,意味著什麼? 我們習慣於生活在屋內,或者寄住在別人的家中。但是,我們如何才能住在一人的身內?在今天的福音經文的之後段落,耶穌解釋說:生活在祂內,意味著生活在祂的愛內。祂繼續說:遵守祂的誡命就是在祂內生活的生活方式。祂的誡命是什麼?祂在以後會說:「這是我給你們的誡命,就是要彼此相愛。」為我而言,彼此相愛,就是生活在基督內,基督在我內生活的黃金規律。這種元素,按照邏輯順序組成,構成了祂王國的哲學基礎。 「結更多的果實」的隱喻與愛和實踐慈悲善工休戚相關。愛和慈悲的行為,就是愛的果實。聖父邀請我們在自己身上經歷各種修剪,好使我們成為實踐愛德的果實!在這樣的情景下,我們才能清晰理解修剪的含義。聖父沒有用修剪和切割工具來修剪我們。福音中聖父的聲音,挑戰我們與愛德功行對抗的性情,這樣的性情,會使我們削減實踐慈悲和憐憫行動的計畫。因此,修剪是一種分辨和判斷價值觀和行為的過

復活期第四主日 (乙年) - 聞起來像羊的牧者

Image
  若10:11-18 善牧主日帶我們進入善牧和羊群的寓言中。以色列與牧羊人的隱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有時很難將真實與象徵分隔開來。除了整少數例子外,以色列的英雄均為牧羊人。亞巴郎、梅瑟、雅各伯、撒烏耳和達味都是牧羊人。他們著名的祖先的社會經濟活動給以色列留下了語言和文化的印記。 以色列成就最輝煌的君王達味,姦詐地殺害了他的士兵烏黎雅並與他的妻子通姦後,納堂先知便是以牧羊的寓言來挑戰達味(撒下12)。達味的行為在比喻中被籲為是那個擁有大群牛羊,卻宰殺了鄰人僅有的一隻羊的牧人。雖然達味彌補了他的過犯,可是納堂的喻言卻深入以色列的心靈中,以至非猶太人讀者遇到難以理解的文化深度。 舊約亦有多次讚揚牧羊人的隱喻,然而它們都不能與詠唱「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這首聖詠的作者相媲美。隨著耶穌宣布「我是善牧」,這首聖詠帶出了新的細微差別。聖詠中所謂的主就是「我是」,即雅威。留意這是耶穌七個「我是」的宣言之一。以色列亦很熟悉耶肋米亞的預言:「在那裡給你們一些隨我心意的牧者」(耶3:15)。當耶穌說祂是善牧時,所有這些對舊約文學最熟悉不過的以色列人,都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 在這片語中,「善」一詞的使用讓人聯想起雅威對惡牧嚴厲的斥責,以及祂許諾在耶肋米亞之後興起一位合乎祂心意的牧者。當耶穌在隨後的經文解釋惡牧與善牧的本質並與之對比時,舊約的含義變得鮮明起來。 這個寓言中最動人的一句就是「我就是門,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一個人要成為門是難以令人理解的事。我們知道在當時,牧羊人晚上會輪把看守著閘門,他們趴在其上,成為門的作用。這樣沒有動物可以進去而不踏到他,羊也不能不踏他而出去。耶穌以此來告訴人們,祂將怎樣為保護祂的羊而捨命。耶穌述說著祂與教會和信徒的聯繫是多麼的親密,祂認識每一個人的名字和特徵。啊!我多少次踐踏了祂的心啊,有時甚至讓牧者心碎和受傷!在我辜負了祂賜予我的祝福後,我又有多少次回頭改過,回到祂熾熱的心? 最近,「聞起來像羊的牧者」的圖像以新的力量,在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通諭中重新展現在教會中。這圖像邀請所有牧者與羊更親密。要更親近羊,牧者需要卸下許多令人生畏的基建,甚至一些結構。 聞起來像牧者的隱喻讓我想起一部印度方言的電影《山羊之日》(Goat Days)。這部求生傳記講述一名男子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尋找工作,而他又是如何被迫在羊欄裡看守羊群的故事。他長期

復活期第三主日 (乙年) - 開啟明悟,迎接新的思維模式

Image
路 24:35-48 福音以往厄瑪烏的門徒因與主長時間相遇而興奮不已作為開始。正當他們談話時,耶穌出現在他們當中,與這些不知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耶穌的形象本質的門徒相遇。復活的主有一種他們不熟悉的特殊本質。祂可以穿透緊閉的門,但祂的靈體卻又具有真實性。而祂正和他們吃飯。 他們第一次遇見這種現象,所以未能按類別來理解所發生的事,遑論解釋。因此,他們感到震驚、害怕和疑惑。他們曾看見耶穌復活拉匝祿,但他們確定他是回到有死的身體。然而耶穌的復活,卻有一個他們無法解釋的不同。耶穌跟他們解釋,這是祂光榮的新身體的現實。聖經學者告訴我們,路加以這種寫作方式來說服希臘信徒,和其他相信復活的是真的人。 耶穌為人所能見,讓害怕和疑惑的門徒確信復活的真實性。復活是宣告悔改和天主赦罪的計劃的最大證明。這計劃原來就是要宣告給地上的「萬民」,而它要從這班懷疑的門徒開始。所以耶穌使出異常的心力來使門徒信服。耶穌「開啟他們的明悟」,一如祂對往厄瑪烏的門徒那樣「開啟他們的明悟」讓他們了解經書。 開啟明悟需要我們去學習新的思考類型,一個全新的思維模式,這是我們難以掌握的。耶穌卻有一個獨特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祂從個人開始,改變他們的信念,而非從大眾運動開始。耶穌藉著改變少數門徒的思維來展開改變。祂就是這樣對往大馬士革的保祿。然後故事就開始講述復活、悔改和罪之赦。這是心與心的交流,衝破了國家與時代的界限。而這個信息仍然流傳著。我們可以把這個信息的廣傳比作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它原本是由位於中國某個角落的一隻動物引起,然後傳染給人。之後便廣傳到世界各地,即使大家竭盡所能地遏止病毒傳播。 人類開始意識到,大規模的改變是可以藉由基礎工程上最細微的扭來改變的。即使是新冠肺炎的疫苗,也不過是少量蛋白質的代碼,便可以編制讓人體去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 事實上,天主一直採用這種方法。在舊約中,我們看到天主只讓一個人去相信祂的計劃。祂召叫了年老和不生育的亞巴郎去相信祂的許諾——你的子孫有如天上的星辰那麼多,又如海岸上的沙粒那麼不可勝數。而這許諾應驗了。祂召叫諾厄去相信,在連水池都沒有的地方去建造一艘船!雅威邀請口吃的梅瑟,勇敢地站起來面對法郎的強大勢力,帶領群眾擺脫奴役。天主藉著改變一個人的思考類別來行神妙莫測的大事! 但最終,重要的是我們汲取了復活的信息。因復活者之名,悔改和罪之赦被傳遍萬民,以及傳給我這個人。復活的那位

復活期第二主日 (乙年) -  我們要向下一代講述的故事

Image
  若20:19-31 今天的福音講述門徒在主日(一週的第一天)相聚在一起時,耶穌給他們顯現了兩次。復活的基督開始把祂被捕時四散的門徒重新聚集起來,帶回團體當中。大部分的門徒可能以,被視為冒犯了和他們一起四處行走和居住了三年的師傅的方式,離開了祂。一位背叛了祂,最資深的那位則三次不認祂。然而,復活的基督卻帶給他們平安和喜樂。祂並沒有遣責背棄祂的門徒。被寬恕的強烈感受,足以聚集門徒回到團體裡去。 教會這個團體就是經由復活和寬恕所形成。電影《2012》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就是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團體。科學家安達瑞對政治家禁止那些興建這艘能夠安全抵禦大洪災的船的人員進入船隻的決定提出質疑。他問道:「假如我們以暴行來展開我們的未來,那我們要告訴甚麼給我們的孩子和子孫呢?」他的介入最終改變了政客的想法,接受窮人上船。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建立一個經驗復活的新團體,而我們又要告訴甚麼樣的故事給我們的下一代呢? 耶穌理所當然講述著寬恕的故事,而祂也希望門徒把這個故事一代傳一代地流傳下去。因此,復活的主賜予他們平安,撫平他們焦慮煩躁不安的心。祂亦希望門徒能夠懷著希望和對復活的堅定信念展開新的團體。而祂就是以希望和復活的故事來轉換往厄瑪烏的門徒失望而去的故事。 耶穌同時建樹他們成為一個擁有堅定信念去為復活作證的團體。故此,祂消除門徒對復活這個事實的疑慮,因為並非所有的門徒都相信主復活了(瑪28:17)。聖若望就把宗徒多默設定為懷疑的門徒的象徵。多默拒絕相信,除非他親手用他的指頭探入基督的釘孔並探入祂的肋膀。但他不再頑固,並且宣認他的信德:「我主!我天主!」事實上,他在觸摸基督之前就已相信了,儘管許多畫作都繪畫多默碰觸基督的情境。唉,它們並非源自聖經啊!所有懷疑的人都被邀請聚集到經驗過主復活的人(即教會)當中,這樣即使他們沒有看見仍能相信。 就在門徒經驗到主的復活和希望時,聖殿的掌權者卻編造另一個故事,聲稱兵士失守和基督的屍體被盜賊偷去。他們的故事建基於謊言之上。事實上,我們的社會也不斷地偽造關於他們自己和別人的故事。有些故事建立在謊言之上,有些則建立在仇恨之上。然而,有些故事卻從關懷、仁愛和憐憫中衍生出來,並流傳於世。當我們成為希望和復活的故事的一部分時,我們就是為復活的基督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