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一週 (乙年) — 天主聖言的內在傾向


 

谷 4:26-34


今天的福音提到三個關於天國的比喻:兩個來自農業背景,另一個則來自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廚房經驗。我們什麼時候或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比喻和故事來教導呢?當我們無法立即識別某種現實時,就需要用到比喻。而天國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如此沉浸在這個現實之中,以至我們無法宏觀它。這好比身處海洋的小魚問牠的媽媽說:「海洋在那裡?」媽媽回答說:「你正在游泳的地方就是海洋。」小魚卻說:「不,這只是水罷了。」小魚沒有其他的視野,無法理解海洋。要識別天主的國,對現實的不同視角是無可避免的。

天國是今生的現實,而不僅僅是來世的現象。它是由教會和相信天主聖主的信徒所組成的。每一個比喻都揭示了天國獨特的一面。

第一個比喻講述一個農夫把大量的種子撒在田間,然後他就休息。種子就是天主聖言,祂隨著自己的內在傾向而成長。天國的增長指的是按照福音精神而生活的人的增長。農夫撒完種子後就得休息。我記起我孩童時做過的一件蠢事。在花園裡經過一天的種植後,我常常把植物拔出來,看看它是否長了新根。而我爸爸花了一段時間才說服我,如果我每天都打擾它,它非但不會生根,反而會死掉。見證天主聖言的人需要耐心地等待祂在人們身上成長並結出果實。這種轉化要求人們改變熟悉的價值觀體系,並學習聖言所提倡的新價值觀體系。有時這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學會忍耐。那些試圖加速天國發展的人所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而非天主聖言的能力。

第二個比喻講述的是酵母和麵團的故事。一個婦人在麵團中放了少許酵母,它透過接觸自行繁殖,充滿了整個麵團。這裡指的是一個門徒轉化的能力是藉著他的臨在。門徒不需要拿著擴音器四處奔波傳教去,他只需臨在那裡,藉著接觸,藉著人們在門徒的生活中所見到的,一種文化在門徒不知情的情況下發展起來。門徒的數量並不多,但他們可以藉著生活的見證來轉化整個團體。耶穌就親自這樣作了。祂有超過五千名跟隨者,但祂揀選了一個小團體,他們都是親身從耶穌身上經驗到聖神之愛的人。這些人也反過來把這神聖之愛給予接觸他們的人。隨著信徒的增長,許多國家、許多世代的社會持續得到轉化。天國是由那些經驗了,且相信聖言的轉化能力的人所組成的。

第三個比喻講述一粒芥子。這小小的種子的生長傾向,足以成為飛鳥棲息的地方。它描繪一個遵從福音而生活的人如何使天國驚人地擴展開來,並為那些尋求庇護(飛鳥的巢)的人得到保護。我熟悉一棵生長在16,187平方米的土地上的榕樹,它有大約三千個氣生根。每當我想起天國的增長時就會想起這棵樹。這些氣生根使大樹更加健康,且能抵擋任何風暴。我們是天國的枝條,並把自己的根扎入到滋養之地——聖言當中,且藉著福音的見證來穩定天國的增長。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