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四週 (乙年) — 歸鄉


谷6:1-6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回家,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經驗。那些在海外工作的人,他們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回家的工人,他們只有很短的時間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他們的親戚和家人有足夠的時間“款待”他們。歸鄉的人只要對他們的消費習慣或者文化提出最輕微的要求,那些到目前而言,對他們感到欣賞的人,就會對他們表達不滿。人們的幻想破滅,開始問道:“你什麼時候回去。留在這裡,有什麼意義?”

耶穌回家的時候,祂也有相似的經歷:祂曾被熱情的接待,也有被拒絕的經歷。祂在葛法翁挑選了一些僕人和追隨者以後,就回納匝肋住了幾天。那些在鎮上的人很想看到祂所顯的神跡。當然,他們還津津有味聽祂的門徒講述在葛法翁的奇跡。但是,祂一出現在會堂,人們就對祂不滿,向祂動怒。是什麼引起人們對祂的不滿?他們的愉悅,何時被仇恨取代?

祂在會堂裡講的話,一定有一些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先知”一詞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異見的線索。耶穌把自己比作先知,祂教導他們,具有權威。當我們閱讀對觀福音的時候,這樣的假想得到驗證。在路加福音的經文中,祂讀了依撒意亞先知書,宣佈這個預言,在祂身上得到應驗,祂就是默西亞。鎮上的居民與耶穌之間存在鴻溝。耶穌認為自己是天主的默西亞,但是,人們並不這麼認為!

人們不準備接受這個事實:他們認識的近人,並不具有先知血統的人,開始教導他們。耶穌可能會挑戰他們,讓他們歸向天主的價值觀。然而,人們對邀請自己的人的資格表示質疑。

這段敘述經文中提到的另一個神學元素是有關默西亞的提法。在一份他們熟悉之人的名單中,他們遺漏了耶穌父親的名字,顯然是重要的。這可能是因為若瑟已經死了,但是,這並不一定。按照猶太人的習俗。通常是用父親的名字給兒子取名的。這是聖史的一種表達方法,在某種程度而言,他們很瞭解祂,但是,他們不知道祂父親到底誰,但是,我們知道,祂的父親是天主。

他們還試圖追溯救主的家庭之根,以此抹黑祂。但是,他們的嘗試失敗了,因為他們並沒有追溯祂的父親。他們知道,默西亞是出自達味王朝。他們試圖把祂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同化,而非達味的繼承人,作者給了我們一條線索,以此表明他們並不完全瞭解耶穌。讀者在他們試圖反駁的事情上找到了耶穌是默西亞的證據。

我們很難克服那些人們根據人的出身,膚色或文化產生的歧視和偏見,不論講話的人是誰,真理便是如此。他們通過詆毀講者,以此拒絕真理,這更說明了,那些聽眾,並沒有為了接受真相,付出代價。

耶穌在那裡,除了醫治一些病人,在他們身上覆手以外,沒有顯大的奇跡。畢竟,人們可能會對此產生誤解。畢竟他們聲稱:耶穌並不是那麼強大!這是對敘述的錯誤關注點。更大的神跡需要每人的信仰發生轉變,但是,他們並沒有準備好承認這一點。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要求,不會超過超出得到醫治的小小奇跡。出於權宜之計,我們只需要耶穌快快修復。以天主之國的價值觀作為我們的基礎,使我們的生命發生轉變,是天主創造巨大神跡的先決條件。把福音當作我們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使福音融入我們的信仰,融入我們許多繁雜紛擾中,這會削弱我們改變生活的力量。我們沒有體驗到天主的國,並非因為天主聖言無能,而是我們缺乏改變自己的意願。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