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七週 (乙年) — 分享的奇跡



若 6:1-15


今天福音經文記載的事件是:耶穌就是那使五千人得到飽飫的生命之糧。整個場景折射出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藉著“卓越先知”(the Prophet par excellence)梅瑟的代禱,他們解決了在西奈曠野(desert of Sinai)遇到的食物和飲水的危機。這樣講論的順序,也適於立定耶穌是新興團體的新梅瑟。在接下來的幾周,我們將會反思這段論述的完整含義。然而,這段論述除了有一些神學含義以外,還有一些實際意義,表示我們要去思考和行動。

耶穌正在解決饑餓問題。這是世界當下面臨的問題,尤其是持續一年多的大流行病的情況下。在瑪律谷福音中,門徒發現:解決這個問題,極其容易。讓他們找到自己的餅。這完全是不負責任的。他們追隨他們,聆聽救主的訓導,但是,照料他們身體饑餓的時候一到,他們洗手離開,這就是虛偽領導人的標記。耶穌知道,祂必須做些什麼。

耶穌從自己的孩提時代就可能對食物的短缺和豐盈非常熟悉。沒有人會比生在“食糧之家”(“house of bread)白冷的人更清楚了,白冷最後也成了食糧。祂四十天忍受饑餓,甚至餓得想要把石頭變成餅。祂知道饑餓的意義。在這場大流行病期間,祂一定比任何人都接近那些饑餓的人。

食物短缺的時候,祂做了什麼?祂兩手空空,只為了施以慈惠。祂問人們,他們有什麼食物。祂祝福了他們的食物,鼓勵他們把自己所擁有的拿去分享。這從一個小男孩的餅開始。有趣的是:這段經文並沒有提到:耶穌使餅增多。也許祂不需要增餅。因為可能所有人都給自己留了不止一個餅,以防食物出現短缺。一個成人的一頓飯,不會多過三個餅 (參看:路11:5)那個孩子有五個餅,數量超過自己能吃得下的數量!五餅《托拉》五書的象徵,二魚是智慧書和先知書的象徵,儘管是這樣解釋的,但是,所顯的奇跡,是邀請人們去分享。當他們拿著他們所有的一切去分享的時候,這就需要他們能有更多的東西。碎屑把十二個籃子裝滿,這意味著:他們有足夠的食糧,能使整個以色列都能得到飽飫。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我們的積存和浪費!

我經常會想像那個捐出食糧的孩子與自己母親的對話的場景,那個小孩子對自己的母親說:“媽媽,我把妳給我的五個餅和兩條魚給了救主,祂能用我一點點的食物使五千人得到飽飫。”那母親可能會回答說:“當然,我再多給你一些食物,好使你能拿去,與那些沒有食物的孩子分享。但是,如果耶穌把這些食物分給那五千人,你就會成這個神跡的一部分。事實上,是你使這個奇跡發生。你知道,分享本身,就是一個神跡!”然後,那個男孩子會唱謝主曲,那孩子的母親也會頌唱謝主曲,其結尾是:“我的食物,可以增多!”

這是一個能奉獻自己一點點食物的小孩子。成年人可能會認為:把自己所擁有的一點點食物都捐出去是一件愚蠢的事。他知道:這一點不夠五個人的。或者,他可能會把它藏起來,作為自己的儲備,因為他害怕把這食物拿去分享了以後,自己可能會挨餓。這再一次邀請我們:要成為一個好似孩童一樣,信賴天主眷顧的人。這也邀請你盡你所能,把你所擁有的一切,分享給那些處於困難中的孩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