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六週 (乙年) — 小事上的天主

 


谷9:38-48


今天的福音開始于門徒抱怨一個不屬於他們團體的人,因耶穌的名字驅逐魔鬼。他們已經斷定:那個陌生人是錯的,他們試圖阻止他以耶穌的名字驅魔。在這看似無冒犯之意的抱怨中,潛藏著門徒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同一章,在這事以前,馬爾谷煽動性的描述了門徒們在公開場合下的慘敗,那時候,他們不能從一個男孩身上逐出一個啞巴魔鬼。耶穌不得不進行干預,把它逐出去了。把它們放在一起閱讀,就會越來越明顯:那些不能驅逐魔鬼的門徒,看到有人能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因此感到不安!

他們找到的解決方案,就是阻止那個陌生人,這是對自己感到懷疑的人的典型做法。在之前的章節中,我們也聽到耶穌告誡門徒:不要沉迷於在他們中間誰是最大的爭論中。即便如此,門徒們發現有一人比他們還要強大,因此感到不安,這樣的表現,實在很滑稽。

顯然, 這段經文,極具教理價值,旨在回應那些取耶穌的名字的人,或是在回應那些不屬於他們過去經常去的聖堂的會眾。很可能如同福音經文開頭所寫的那樣,信徒在各地旅行,他們時常對那些由不同門徒撫養長大的團體內,對耶穌的信仰有著不同的表達感到驚訝。耶穌的回應巧妙回擊了這些混亂的禮儀。祂說:他們也是在為天主的國工作,不要阻止他們。門徒們被要求改正他們的錯誤:阻止那人因耶穌之名行神跡。

令人難過的是:有時候,那些為天主之國工作的人,他們因禮儀的名稱,聖言的表達和規式而分裂。然而,差異不一定會使我們分裂。我們能在對彼此的欣賞中成長,開展創造性的討論,吸收和肯定積極的一面,輕看消極的方面,使它們逐漸被廢棄。

保祿舉了一個輝煌的例子:他回顧了自己是怎樣為了一個善意,經驗到一個非常困難和令人不安的情況。他講到兩類宣講基督的人。一群是帶著自私的偏情,出於嫉妒和競爭,宣講基督,另一個群體則是出於善意宣講。保祿安慰自己說:他們以欺騙方式宣講基督。(參看:斐1:15-18)

肯定式探詢法(ppreciative Enquiry Approach),可以是在牧職中彼此競爭,相互破壞的矯正方法。但是,這樣的方法在企業中比在神職圈更受歡迎。好吧,現在的情況,正是如此:宗教模仿企業,企業模仿宗教。欣賞性的調整包括4D:1)探究 2)夢想3)設計4)命運。如果我們能完成探索的第一階段,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在屬靈生活中,不斷成長。

在肯定式探詢法(ppreciative Enquiry Approach),探究就是以真誠之情探尋長處。那使他(她)發生改變的力量,其根源在於人的決心。這適用於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在更傳統的自我探索模式中,我們受訓:把最初的注意力聚集在我們的軟弱上。我們時常用放大鏡看弱點,以縮小鏡看優勢,使得我們不能施捨,或者受人尊重。

耶穌告誡他們不要阻止人們以祂的名字宣講以後,祂給他們說:要忘記宣講,甚至以祂的名字給人一杯水喝,也會得到獎賞。這使我想起布克獎的獲獎小說《微物之神》(God of Small Things),我不是在講這小說的內容,而是在講這小說的標題。人不需要進行偉大的講道,即可得到天主的賞報,人只需要做一些小事,比如給人一杯水。祂是小事的天主。祂是藉著小事教導我們的天主。祂給我們講過:二枚硬幣的寡婦的故事,丟失硬幣的婦人的故事,丟失羊的故事,水果和種子的故事。祂沒有在講述偉大戰爭的故事,征服列王和大洪水的故事。祂的畫布很小。做細小的事,令祂喜樂,因為祂在這些小事內發現純潔的意向。

今天的福音結尾勸誡我們:要帶著一顆純潔的心,才能進入天國。祂說肢體殘缺,總比滿是罪惡要好。過去有一些人從字面上理解這些文字的意思,因與罪過鬥爭而自殘。耶穌已經明確告訴我們:所有的罪都由心而來!因此,耶穌所說的自殘,其意含是遠離犯罪的場合和意向,不讓思想陷入罪惡的緊迫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甲年) — 讚同天父的計劃

將臨期第四主日 (乙年) — 天軍報喜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潔淨: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