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九週 (乙年) — 為了權力,不斷昇華的動力


 

谷10:35-45


今天的福音經文講述了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最後旅途中的一件事。若望和雅各伯的母親請求耶穌:當祂為王的時候,要求祂使他們坐在祂的左邊和右邊。這對兄弟可能在利用自己母親的推薦,要求這兩個位子。

雖然,這段旅途的背景,極其重要。在全加里肋亞地區,耶穌被公認為是一位非凡的拉比。現在,祂踏上了旅途,確切來說,祂踏上了朝聖之旅,將近200公里。他們將要參加一年一度的逾越節。這一次,因耶穌廣受歡迎,許多人與祂同行。

在門徒的心中,耶穌去耶路撒冷,是要恢復達味的王國,這要求祂同時打敗比拉多和黑落德。與此同時,耶穌因即將受到酷刑,被釘在十字架上 ,感到焦慮,變得柔情似水。那兩兄弟的母親,她向耶穌尋求幫助的時候,並不知道耶穌在想什麼。也許她是追隨耶穌之人的一員。這不是一個簡單且不敏感的問題。這與耶穌所設想的天主之國的價值觀休戚相關。

其他門徒對此表示憤怒,這也表明:他們也渴望達到那樣的地位。這個問題引發了有關權力的討論。上主日,我們聽耶穌講論過財產,這是門徒所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心理學家說:對權力,財產和快樂的渴望,是根植于人心的內在動力。門徒們不會因自己與生俱來的傾向受到指責。為我們而言,這也是一種警訊。我們的頭腦,有時候會為了謀求權利,在我們的身上精心設計了一場豪賭!

在教會內,修女,司鐸,某些平信徒,他們宣發三願,使上面提到的三個內在動力得到昇華。貞潔的聖願,就是抑制肉性的快樂。服從聖願,就是抑制對權力的渴望。神貧聖願,就是抑制對財產的渴望。不幸的是:這些聖願有時候會產生無益、無果,僵化,令門徒感到痛苦的效果。與生俱來的傾向受到強行抑制的時候,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耶穌提出的原則,就是使這些與生俱來的傾向得到昇華的原則之一。消解對權力的渴望,不是要人放棄職位,而是要把對權力和地位的渴望,轉化成服務和犧牲之愛。即:把人類或動物的主見,昇華成服務和作出犧牲的行為。

消解對快樂的渴望,就是要培養對所有人慷慨奉獻的愛。許多會士照顧老人,病人,被人遺棄的人,身體或精神上存在障礙的兒童和老年人,會士對他們慷慨奉獻,就是在他們身上傾注了這昇華的愛。

消解佔有欲,就是要慷慨把自己擁有的一切送給別人。神貧聖願,並不是意味著要把自己變得一個淒慘的人。而是要找到蘊藏在我們內的慷慨潛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之前,先考慮他人的需求。比如 :這些度奉獻生活的人,他們建造了成千上萬的房屋,傳遞各種資源,使窮人獲得食物和溫暖。

因此,救主的邀請,並不是要否定或阻止與生俱來的傾向,而是為培養和昇華它們,使之從事更崇高的事業。耶穌的建議,不只是一句輕率的明智之言,而是要在他們身上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還記得耶穌所受的三個誘惑,這三個誘惑,正是基於人與生俱來的傾向。食物的誘惑,就是追求快樂,從聖殿頂跳下去,就是追求權力,交付世上的萬邦,就是渴望佔有一切。救主已經克服這些誘惑,這也是祂一直操行的價值觀。

世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權威,這種權威,意味著某些權利。福音經文提醒我們:我們要把作為父母,老師,孩子,這些身份帶給我們的權威,轉化成一種服務行為。以權力和武力行使這些權力,就是不反思自我的表現。救主的邀請,就是要我們昇華對這些人與生俱來的傾向,把這些傾向轉化成一種服務行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主日 (丙年) — 與天主建立新關係

耶穌復活主日 (丙年) — 抑制劇烈痛苦的強制手段

四旬期第四主日 (甲年) — 一盞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