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24

聖家節 (丙年) — 遺失孩子

Image
  路2:41-52 我們在今天讀到的經文對納匝肋聖家的描述並不理想。瑪利亞和若瑟忘記了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兒子,他們平靜地走了一天,一點也不擔心祂。耶穌未經父母的允許就離開了。那時候,祂的母親要求祂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解釋,祂的回答看似很糟糕。瑪利亞和若瑟不明白祂的話;這段經文只在最後提到,耶穌回到納匝肋,依然服從他們。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但是,對祂先前的“悖逆”,你又是怎樣理解的呢?事實上,如果用編年體行文的角度來看,理解這段話,極其困難。那麼,我們要怎樣解決它呢? 以色列的法律規定(僅適於成年男性)在主要節日期間要去耶路撒冷朝聖三次(參看:出23:17;申16:16)然而,對於那些住的很遠的人而言,遵守這樣的誡命,顯然是不可能的。許多人認為:一生中能完成這樣一次神聖的旅途,將是一筆很大的財富。瑪利亞和若瑟住在納匝肋,納匝肋離耶路撒冷大約有三天的路程。他們每年都上去慶祝復活節。 今天福音中描述的事實發生在其中的一次朝聖之旅中。那時候,耶穌已經12歲了,因此,祂幾乎是一個成年人了(在以色列,13歲就已是成年人了,那時就必須遵守法律的全部規命) 耶穌渴望探索聖父的旨意,想要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在祂子民的聖經中。祂為此留在耶路撒冷。祂想要理解天主聖言。節日期間,祂的聖殿四周漫步,祂也許使自己對那些準備充分準備,比祂更虔誠的拉比做出的解釋留下深刻的印象。祂想再聽一遍,問他們一些問題,澄清祂的疑慮。 路加對此進行敘述的目的,不是想要強調凸出耶穌的才智,而是為使讀者能理解祂對祂的母親所作的答覆,她的母親對祂的行為感到擔憂和驚訝。因為這是祂在路加福音中所說的第一句話。對聖史而言,這些話尤其重要,因為這是耶穌一生的計畫。耶穌作出的答覆中有兩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要找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的家中?”(參看:路2:49) 孩子們通常會提出無數的問題,甚至耶穌也是如此,祂也肯定向祂的父母提出了許多問題。但是,他們無法對此問題給出答案,這還是第一次,因為他們的驚訝在於:“他們不知道這個答案”(參看:路2:50)他們意識到:祂開始與狹隘的家庭環境保持距離,向更廣闊的視野敞開心扉。祂出生在這個家庭,卻不屬於這個家庭。祂是世上的公民,和每個孩子一樣,都是天主饋贈給全人類的恩典。 今天福音經文的最後部分(參看:路2:51-52)指出:耶穌回到納匝肋,順從自己的父母。這看起來好似是在這次惡作...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Image
在起初,聖誕節的故事並不是很喜樂的。天主聖言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成了人。這好似全世界都在密謀反對耶穌的誕生,好似耶穌是人們不希望出生的孩子一樣。許多時候,孩子很容易成為墮胎的受害者。那懷孕的女人,不能明確指出這個孩子的父親是誰。一個父親給懷著別人孩子的妻子提供住房。如果這遠遠不夠,那麼現在他們正在進行一段乏味的旅程,孩子漸漸成形,這段旅程對母子的生命構成威脅。全世界都對他們關上大門,對分娩以及隨之而來的併發症,不予干涉。最後, 他們在動物中間找到了棲身之所。 這個孩子誕生的時候,就連國王都反抗祂,試圖殺死祂。祂在這個倒楣的孩子身上下手,有自己的政治理由!黑落德是一個傀儡皇帝,他並不是一個純種猶太人,並沒有被猶太社會接納。羅馬帝國的佔領軍才是實質管治的人。他為了穩固自己的王位,就必須消除社會上任何可能的威脅,以此取悅他的帝國主人。於是,他想要殺掉一個東方賢士預言,那要成為君王的孩子。各種勢力都在密謀消滅這個孩子。但是,天主的計畫成功了。在每個焦慮的時刻,惡事來臨以前,天主匆匆把這個孩子和祂的家人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當祂長大以後,猶太寡頭和帝國的掌權者勾結起來,他們得出結論:他們已經永遠消滅祂。但是,他們認為:他們試圖消滅的復活之人開始的運動,比他們的王國還要持久。歷史的偏愛,令人奇怪!同樣,今年的聖誕節也發生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世界各地的戰爭,仍在延宕。 世界上最流行的聖誕頌歌是“平安夜”。歌中提到的寂靜指的是:正在乳養新生兒的母親。當然!沉默可以有不同的色彩。人們受權力工具壓迫的時候,就會緘默不語。在墓地,也有非強迫性的沉默,在那些不能說話的人中間,也有沉默。人們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恐懼和焦慮會令人毛骨悚然。當然,也有和平的緘默。一個熟睡的嬰孩,在祂母親舒適的懷中,安安靜靜的躺著。這就是聖誕節的緘默。聖誕節的靜默還有一個令人興奮的含義。 請聽眾天使的歌唱:“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GLORIA IN EXCELSIS DEO ET IN TERRA PAX HOMINIBUS!” 現在,讓我們滿懷期待,用天使詠唱的光榮頌,打破聖誕節的寂靜。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將臨期第四主日 (丙年) — 兩位女性的歷史性會晤

Image
路1:39-45 今天的福音經文講述了瑪利亞拜訪她的親戚依撒伯爾。路加在描述這段福音經文的時候,他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創造了強烈的戲劇性。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會面就是這樣。在這段經文之前的段落描述了兩個宣報:一個是對匝加利亞的宣報,另一個是對瑪利亞的宣報。在今天的福音經文中,這兩個故事中的女性相遇,分享她們的奇跡。路加藉著一些先知性和激烈的屬靈對話,預備了這個瞬間,使瑪利亞詠唱的謝主曲突出這個時刻。 這個瞬間比兩位女性的會晤更有意義。在這次會晤中,若翰尚在母親的胎中,就已經知道默西亞的存在,並領受了聖神的傅油。若翰成了在舊約聖傳以後的先知,親眼見證舊約和新約之間的擁抱。從這一刻開始,要在新約的啟迪下讀舊約。 瑪利亞拜訪的目的包括:親眼看看天使給她的,有關依撒伯爾已懷孕六個月的標記。為依撒伯爾而言:這是她突然懷孕的無聲歡喜。當她感到生孩子的希望已然破滅的時候,天主賜給她一個孩子。天主不僅會在我們期待祂的時候介入其中,祂也會在我們不再抱有期望的時候進行干預。為瑪利亞而言,依撒伯爾的話證明了她已然懷孕的奧秘。這是兩位偉大領袖的母親,她們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命運。路加完美地突出了這一重要時刻。 瑪利亞問候依撒伯爾的時候,若翰意識到救主已經來到,離他近在咫尺,因此,他在母胎中跳躍。在懷孕的初期,在瑪利亞胎中的耶穌,並沒有任何動作。但是,留在那會晤的時刻,進行默想,是有益的。在依撒伯爾的家中,話很少。自從匝加利亞成了啞巴,甚至可能失聰以後,若翰可能只聽到極少的話。要記得,若翰受割損禮的時候,人們是用手勢與匝加利亞進行交談,因為他可能聽不見。因此,除了依撒伯爾偶爾哼唱一首祈禱詩以外,若翰可能沒有聽到過任何重要的聲音!瑪利亞的聲音,救主的臨在,就好似夏天的雨一樣。 耶穌可能學會了拜訪,以示慶祝和安慰的藝術,即使那時,祂在瑪利亞的胎中。這是祂第一次跟著拜訪這麼多人 —— 來到聖殿,來到瑪利亞和瑪爾大的家,伯多祿岳母的家,還有更多人的家。甚至有可能,瑪利亞已經告訴耶穌,當祂還在母胎的時候,祂去拜訪若翰的時候,在若翰身上發生的事。瑪利亞是移動中的會幕的預表,哪裡需要教會,她就往哪裡去,就像野戰醫院一樣。 福音經文中有一句話很好的捕捉到人類所處的困境:“妳相信天主的恩許定會實現,真是有福。”依撒伯爾,在她懷孕的六個月裡,她的信德,搖擺不定。懷孕是啟示給匝加利亞的,而不是啟示給她的。到目前為止,匝...

將臨期第三主日 (丙年) — 讓步是最崇高的行徑

Image
  路 3:10-18 今天的福音經文表明:人們採納洗者若翰的建議,為天主的國做準備。如果你們記得,上主日,我們就若翰呼籲人們來到曠野進行分辨進行了反思。許多人聽從了他。他們是平常人:稅吏,甚至還有士兵。福音經文回應了我們應該做什麼,才能為天主的國做好準備。我們也要開始我們的分辨,正如他們在若翰的説明下開始分辨一樣。若翰給他們鏡像了他們每人生活中的山丘和山谷。他指出了一種更崇高的生活,幫助他們準備天國,那些平常人,並不關心那些窮人,過度徵稅的稅吏,過度剝削百姓的士兵。若翰的建議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多關心他人。 大多數人慣常都只關心自己。我們無法改變去保護他人和那些屬於我們的人,為自己囤積的偏情。雖然在這樣的作派中包括自我保護的偏情,但也有自私的偏情。若翰的邀請就是:抑制這些本性的偏情,開始留意那些不受我們保護,我們不關心的人。我們要為耶誕節做好準備,多關心他人,多過更崇高的生活。 如果想要瞭解他們不熟悉的價值觀,就要向對曠野經驗豐富的若翰尋求建議。凡有曠野經驗,並生存下來的人,都會向那些尋求他們陪伴的人提供滋養。不僅是洗者若翰的榜樣,那些在曠野中幫助我們的人的榜樣,也能給我們展現出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美德。洗者若翰在百姓中間升起了嶄新的希望,使他們以為他就是默西亞。那時候,若翰完全可以扮演默西亞,他的行為顯出他是一個非常高尚的人。他說他並不是默西亞,並且預言,真默西亞快要來了。讓步是最崇高的行徑。我記得的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是印度之父 ——聖雄甘地。聖雄甘地以非凡的高尚風範,把組建政府的任務交給他人,然後轉向另一個任務。 一個更接近我們的時代,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是這種高尚風範的傑出典範。在教宗終身在位的傳統中,教宗本篤十六世是一個例外,他選擇下臺,給新人讓位。雖然有許多記者試圖獲取可以用來對付教宗方濟各的音檔,但是,教宗本篤十六世拒絕對教宗方濟各的牧職發表任何評論。我們可以從教宗本篤十六世身上學到他高尚讓位的美德。 在舊約中,約納堂和達味之間的關係,也是這種高尚讓位的例子中的一個。撒烏耳試圖想讓約納堂成為自己王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因此,撒烏耳試圖消滅人們都欣賞的達味。但是,約納堂,他出於對達味這個人,和他對達味的喜愛,以及他對達味能力的敬重,以高尚的方式讓位。我們也能從那跑到墳墓的伯多祿和若望的事件中找到例證。年輕的若望先跑到墳墓,但是,他讓年紀稍大的伯多祿先進去。這...

將臨期第二主日 (丙年) — 曠野的體驗

Image
路 3:1-6 今天的福音經文介紹了洗者若翰按照舊約先知的模式開始傳教。我的思緒被他性格的描述所吸引。為什麼會有人被稱作聲音?這是一種不受人物干擾的情況下,給聲音和聲音傳遞的內容賦予終極意義的表述。說話後,聲音就會消失,它這個地方留下的任何痕跡,不復存在。若翰離開的時候,無影無蹤,在他以後來到的,是默西亞。 他宣道的地點 —— 曠野 —— 也很重要。以色列在西奈的體驗,以及耶穌受洗以後的體驗,在我們的腦海中,栩栩如生。這是一個孤獨的地方,在那裡,無人陪伴,只有自己。所有的對話,都是在人內發生,而非與另一人進行對話。在那些孤獨的時刻,在我們內的全部魔鬼和天使,都會羽翼豐滿,利用所有的吸引力向我們展示自己。曠野中的體驗迫使一人分辨並找在自己的核心。 以色列曾在曠野中受過誘惑。他們創造了自己的神祇,渴望在其內受奴役,拒絕那拯救他們的天主。他們在曠野背叛祂。一代以色列人掉到曠野的陷阱。若翰為什麼邀請百姓來到這樣的曠野,呼籲他們在那裡皈依呢?那是因為:若翰呼籲我們來到的曠野,不是誘惑我們的曠野,而是分辨的曠野。 耶穌也在曠野中受過試探。祂受到誘惑:把石頭變成餅的誘惑,徒勞的痛苦的誘惑,成為自負和強權之人的誘惑。但是,祂分辨了自己的心思,聽從上主的聲音,而非想要獲得暫時的安慰和好處。在沙漠中,祂克勝了這樣的誘惑,以及在曠野中度過餘生的全部誘惑。 曠野的經驗也是形成以色列的時期。他們中間,有人悖逆天主,有人沒有遵守誓言。天主與以色列訂立了盟約,他們向天主誓言:只有一個天主,他們會遵守祂的全部法律。若翰提醒我們來到曠野,進行分辨,更新生命,為藉基督的寶血訂立的盟約,做好準備。他預備了救主的道路,邀請我們夷平群山,填滿山谷。他為救主修直了道路。這裡引用的是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有關希望的預言,先知依撒意亞並不打算給夷平群山,填滿山谷提供任何屬靈含義。若翰引用這些預言的時候,它們就有了一種象徵性的含義,就是夷平我們屬靈的一切阻礙救主進入其內的山丘。山谷成了尚未彌補的屬靈上的真空。 若翰在曠野中發出的聲音:“夷平山丘,填滿山谷”,正是在邀請我們重建我們內心的屬氛圍。有些山丘是由停滯造成的:有些人用虛假的樂觀情緒對抗遲滯。當他們被問到“你好嗎?”的時候,出於禮貌,他們回答說:“很好。”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仍然萎靡不振,依然遲鈍。正如亞當·格蘭特(Adams Grant)所說的那樣:這是“有毒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