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三主日 (丙年) — 燃燒的荊棘和不結果的無花果樹
路13:1-9
今天的讀經綠意盎然。第一篇讀經是關於一種綠色植物:荊棘被火焚燒,卻沒有被火吞滅。所恭讀的福音是關於一棵枝尖不按時結果的無花果樹。我前所未有的,當我讀到彌撒的第一篇讀經時,就開始了反思。
被火焚燒的荊棘,是梅瑟穿越曷勒布時的迷境。那天,他在返回牧場的途中,發現了這一奇怪的景象:荊棘被火焚燒,枝葉並沒有被焚盡。有人警告他:要他脫下涼鞋,因為他正進入的地方,原是聖地,在那裡,他無需擔心會接觸到不潔之物,脫下涼鞋,意味著:要他把涼鞋放在遠離聖地的地方。那些留下的涼鞋所保存的是他在宮廷生活的鮮活記憶。天主花費四十年時間,在梅瑟的不知不覺中,預備梅瑟,使他護送祂的百姓,現在,梅瑟留下涼鞋,意味著,梅瑟已經捨下,那曾使他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中間脫穎而出的涼鞋。梅瑟把它們拋下以後,他就成了自己百姓的一員,赤腳站在天主火焰面前的聖地上。
在那次相遇中,他被賦予一項使命:解救他的百姓。當他與“我是自有者”相遇的時候,在他身內燃起了解放天主子民的熱情。他所經驗到的,燃燒的荊棘,已使他潔淨,使他覺察到這項使命,火焰點亮了他的全部餘生。
對我們而言,聖地所代表的,是一種屬靈的狀態。在聖地,梅瑟不得不捨下使他與聖地相隔絕的事物 —— 涼鞋。那麼,有什麼事物,是我們必須捨下的呢?是什麼使我們與天主相隔絕,阻止我們與天主發生關係的呢?我們固執的意識形態,我們對權勢的渴望,拒絕使自己煥然一新,有罪的貪念 —— 這事物,可以是因人而異的,任何事物,都會使我們與天主相隔絕。捨下它們,開始踐行天主的使命,成為天主的代言人。
燃燒的荊棘的景象,佔據我初熟時期的神修經驗,並佔據了我的福傳觀。我記得,那時,我在修院帶領念日課,我發現一束美妙濃郁的植物,於是,我求神父在這株植物中施行聖事。這樣的景象,仍然存留在我的腦海中。這樣的景象,使我反復自省,反復使我想起福傳的憧憬。
為梅瑟而言,他的一生,是使自己成為刺痛他人的人。為拯救以色列同胞,他不得不殺掉一些人。但是,他的意圖,受到那些已得救之人的質疑。由於受到誤解,他不得不逃離自己長大的宮殿,最終成為一位牧者,與他往日皇家生活相比,這真是一份棘手的工作。他如同一株生長在野外的荊棘。燃燒的荊棘,可能已經告訴他:永生的那一位,“我是自有者” ,當他在荒野度生時,藉自己的能力,包圍了他。, Bobby Kattikaad,我所喜愛的一位神師說:“梅瑟不但在荊棘中看到燃燒著的火焰,在他苦痛的生活經驗中,也覺察到那燃燒的火焰。“他發覺,在自己的餘生中,已得到天主的遮蔽。
燃燒的荊棘提醒我們:關於在泥鍋內保存火種的印度傳話。在泥鍋內的微小火種,日後成了保存智慧,或是在心中閃現的屬靈記憶的象徵。希臘傳說中的,普羅米修士的故事,是我們必須追憶的另一象徵。他從天上給人類帶下火種。我們極其幼稚,把這看作是關於火種的故事,更多的人,卻是樂此不疲,探尋這故事本身的內在含義。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要求聽眾攻克他們關於罪惡和報應的看法,就好像梅瑟被要求捨下自己的涼鞋一樣。他們必須擺脫被殺之人的罪惡,大過如今存活之人的罪惡,最終使天主成為殺害所有罪人的兇手的觀念。耶穌要求我們丟棄這樣的看法。祂說:基於罪惡之本,任何人都像那些被殺之人一樣脆弱。耶穌說:“把人引向地獄的,不是罪惡本身,而是缺乏悔改。“ 耶穌所挑戰的:是固執的法利塞式思想,對法利塞人持有的”比他人更聖潔“的觀念造成了嚴重挑戰。
於是,耶穌給他們講了無花果樹的比喻,邀請他們回心轉意,為天主的國多結果實。無花果樹的枝葉在春天長成以前,就已發芽,開始結出果實。它提醒我們: 當我們的枝葉變得結實以前,就要結出福音的果實。上主期待,養育我們,直到我們結出果實。我們必須結出福音的果實。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