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三主日 (丙年) — 回歸最初的體驗


 

若21:1-19


耶穌在復活以後,祂在提庇黎雅海岸的顯現,傳統上被解讀為比喻。那些去捕魚的門徒,他們所代表的是工作中的教會。他們什麼都沒有捕魚,意味著,他們的使命落空。接著,他們服從救主的訓示,再次下網捕魚,收穫大量的魚。這表明:救主的臨在,為教會完成她的使命,大有益處。

一個屬靈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我們的內在自我。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觀看。門徒與耶穌從加里肋亞來到耶路撒冷的旅途,對他們的未來起了決定性影響,這依然是他們人生的一段篇章。他們的救主曾被釘在十字架上 ,被人殺害,並被埋葬。有些婦人報告 說:她們看到了祂,祂告訴他們要回加里肋亞。耶穌要在那裡與他們相會。他們也曾把祂看成鬼,也曾看見過祂和他們一起吃飯。可是,接下來,發生了什麼?為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失敗的項目。祂復活了,又能怎樣,他們還能做什麼呢?耶穌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祂會指導他們要去哪裡,怎麼去。現在,祂不常和他們在一起,那麼,他們要怎麼辦呢?他們要去哪裡呢?

在黑暗和困惑中,他們決定,一起回歸最初的職業:捕魚。伯多祿為首,其餘人跟隨。他們的技藝荒廢了,他們不確定自己會否成功。他們沒有成功。為伯多祿來說,這又是一個整夜一無所獲的夜晚。在那些失意的夜晚,耶穌進入伯多祿的船,如同第一次那樣,要求他往深處撒網。正當他們沮喪而歸時,在河岸上,一個陌生人要求他們再一次往深處撒網。他們受某種未知的緊張情緒,服從了。再一次大有收穫。他們意識到,那個陌生人,就是復活的主。祂猶如一個慈母,為他們預備晚餐,使他們飽飫。

首次與主相遇的那一幕,停留在伯多祿的腦海中。伯多祿與主相遇時,他求耶穌離開他,因為他原是罪人。這一次,他跑向救主。第一次,他蒙召去漁人,現在,他為自己回到主要他捨棄的本行,感到自責。顯然,伯多祿明白,這是主在提醒他,讓他記起最初蒙召時的景象。伯多祿就是那些皈依並隨從上主的標記。尤其是:當我們知道上主在那裡,但在情感上,感覺不到慰藉的時候,我們就會失望,想要重操舊業,只有舊業,才能給我們帶來快慰。那些想要看到耶穌屍體的婦人,她們也經驗到了相同的困境。他們的希望落空的時候,為他們所依賴的,是留下來的一具死屍,這正是她們應當撇下的事。由天使而來的喚醒,理所應當,在我們靈修生活中,不斷重複:“妳們為什麼要在活人中尋找死人?“

復活的主用伯多祿首次與祂相遇的神妙經驗,以此來提醒他,祂留給祂的使命。當我們感到無能為力,灰心喪志時,回歸我們最初與天主相遇的時刻,能點燃我們的熱情。如此,耶穌願意邀請伯多祿,完成祂蒙召時被交付的事業。在這個交付中,伯多祿的最初經驗,才能得以完成。耶穌要求伯多祿作出承諾前,祂考驗了伯多祿的忠誠,這項考驗,同相同的問題所組成 —— 如果他足夠愛我 —— 就要重複三次。伯多祿通過了這項考驗。於是,主就把牧養祂羊群的權柄交給了他。

這一次,伯多祿並沒有如同之前那樣,要求他的賞報:“我們丟下了一切,追隨了禰。”耶穌卻:他將會失去自由。他要赤身露體,人要給他穿上衣服,他要如同他的救主一樣死去。此時此刻,沒有一樣恩許,將來不得百倍賞報的。他所作的承諾,堅定不移,忍耐到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主日 (丙年) — 與天主建立新關係

耶穌復活主日 (丙年) — 抑制劇烈痛苦的強制手段

四旬期第四主日 (甲年) — 一盞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