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22

丙年耶穌升天節 - 耶穌升天

Image
  路 24:46-53 升天(Ascension)是天主夢想成真的一部分,為耶穌來說,當祂完成一項使命後,正是祂回到父那裡去。夢想尤為重要,這夢不是我們睡覺時看到的夢,而是我們想像要成就的夢想,而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夢想,而是我們清醒時所計畫的夢想。讓這些夢想永存。他們使我們從過去或取決於基因的命運中得到解脫。如果我們認為:我們的過去決定了我們,我們也當知道:我們的夢想,會使我們獲得自由。 耶穌升天之前宣講的最後訊息,就是宣講悔改,以獲得罪赦。真正的福傳是給百姓宣講,一條使他從自己的罪惡,從自己的記憶中得到自由的途徑。一條使他們走出鎮定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昇華,清醒過來,進入天主夢境中的途徑。這途徑就是上升。 為我來說,經驗到耶穌升天節,很難忘記若望·克裡瑪古(John Climacus 640 AD)的階梯(Scala)每當我讀到時,這便是天主升天的階梯。這是基督徒生命達至圓滿的三十階階梯。升天是通過減輕重量而實現的旅途,在這旅途中,克己十分關鍵。割捨你所擁有的,附屬於你的,直到你只有自己的身體可供割捨為止。一人割捨得越多,就越能使自己上升到神聖的王國。 “天主子成了人子,為使人子能成為天主的眾子。”這話取自聖奧斯定,蘊含了基督降生和升天的精髓。基督的降生,分享了人類的處境,祂的升天,開啟了屬人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更好的說:使人成聖,成為可能。信經說:“祂下降陰府”喚醒他們,使他們進入天主的夢中,祂升到父那裡,提供給他們從死亡中得到解脫的可能性。 我們時常使自己與平凡的經驗與我們的真我之間,我們忙碌的任務和每日的例行公事之間,過於緊密的相聯,使得我們對理想化的自我,絲毫沒有任何憧憬。上升是一個探查我們自己,把我們略微提升到一個超越尋常經驗,達到我們屬靈和理想化的自我的境地。我們理想化的自我,就是我們應當成就的自我:這就是天主給我們的夢想,就是我們每人理當上升的所在。 我不太記得,我在哪兒讀過這個故事,但是,這故事的敘述,令我著迷。一個男孩爬上船的桅杆,以替換被撕裂的旗幟。船被洶湧的大海所圍困。他設法把旗幟系好。下來的時刻到了。他往下看,發覺自己在升降桅杆上,在他背後,有洶湧的波濤,他所在的船,顯得搖搖欲墜。他害怕極了,不能鼓起足夠的勇氣,再往下看,並往下爬。然後,船長對他說:往上看,用腳去感覺梯子的階梯,然後下來。往上看 …… 往上看 …… 那樣的忠告,起了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Image
  若14:23-29 在今天耶穌同門徒們的臨別對話中,焦點是平安。默西亞 —— 和平之王誕生的時候,天使祝願善人得享平安。耶穌受十字架苦刑和聖死之前,祂再次賜給門徒平安。在祂復活以後,祂最先的問候也必是“願平安與你們同在。”在上主的心目中,賜人平安是祂長久的謀略。 在那些時期,定有焦慮和緊張的狀況,為耶穌而言,祂要以平安回應那時的狀況並安慰他們。與猶太人相隨的,是一種無法自救的宗教,他們的國家被羅馬人侵略了,平安是他們生活中的常態,同時,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 對平安的誤讀,便是今時的危險。緘默並不是完全的平安。如果是那樣的話,墓地就是最平安的地方了。我們需要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平安,我們與我們五內的平安。尋求和平的一種方式,就是把另一人(或另一方)殲滅,這樣只助長暴力。衝突的雙方需要先坐下來,傾聽彼此,而非訴諸暴力,以此來解決問題。 有些緘默的情況,也會被錯認為是和平。把緘默判定為和平,是不可接受的。使無權無勢者,或少數族裔,認同不公義的,壓迫性的條款是不可接受的。這不是和平。作價買來的緘默之證,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是栽種戰爭的種子。這正是“既播種了風,又收穫了風。”(歐8:7)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在2019年發佈一份報告中提及:在地球上,每位活著的人,每天要花費五美元來維繫和平。這只是為了預防和終止國家和社群之間的衝突。在和平旅行(peace tourism),線上應用(online applications)和私人課程(personal coaches)的花費正在增加。這個領域在持續發展中。這樣的境況告訴我們:缺乏和平和壓力,很有可能,正在增長。人們在到處尋找和平。 但是,在轉向那尋求和平的人之前,如果我們擁有我們所尋求的喜樂與和平,這就有助於我們與人建立內在的聯繫。這也可能迫使我們內心保持緘默。我們未受到譴責的惡行。我們對他人的不義之舉。有些人在各樣地方尋求和平,並沒有以正視自己的良心,實踐所尋求的和平。必須同他們談話,有時會使他們悲傷,並使他們花費一段時間,接受我們的弱點。 耶穌把祂的平安賜給了我們。除了伯多祿以外,沒有一人更能經驗到那樣的平安了。正如他曾說過的那樣:“把你們的一切掛慮交托給祂,因為[我知道] 祂會照料我們”(伯前5:7)要記得:祂曾邀請所有負重擔的同祂一起安

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 現時的光榮

Image
若3:31-33a, 34-35  在這簡短的福音段落中,光榮和愛是兩個不斷重複的主題。這可能包含了基督教導的精髓,祂給門徒的唯一誡命或宗旨是:建立天主的國,愛。在我們的感覺中。愛,在我們的感覺,思想和行動中,只佔據了很少的部分。一位母親,當她照料她的孩子時,就有愛,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當他(她)與伴侶分享自己的生活時,就有愛,朋友聚會的時候,就有愛,可見,愛所存在的份量,是極微小的。最濃縮的愛情,就是一種犧牲的行為。(這種犧牲行為)表現在,為救他人,犧牲自己的生命。“沒有一個愛,大過為自己的朋友,舍掉自己生命的。”耶穌超越了人的標準,達到了愛的神聖境界,就是藉著為那不認識祂的人,舍掉自己的生命。從那一瞬間而來的愛,都以基督作為典範的神聖之愛來衡量的。 在克勝敵人,顯出超自然光環,表演戲法時,光耀時常會被誤讀。對基督的虛構,產生了許多歌謠和油畫。在福音中提到了兩樣光榮,其一是耶穌談及祂自己本有的光榮,另一是福音所表述的,對祂光榮的觀察。後者好似要向公眾表示這種光榮就是得勝的光榮。然而,當耶穌提到這光榮時,祂把時空的概念與之相聯。光榮的時刻。耶穌很清楚,受到光榮的意義和時間。全部斷言都指向於祂所說的這段話:“‘如今’受光榮的時刻已到。”這一充滿自相矛盾的,受光榮的瞬間:以某種方式或所預示的是祂痛苦的結局,並微妙地預示祂的復活。聖父使祂受光榮,因為祂選擇遵守聖父的計畫,並沒有逃避祂的十字架。請記住:耶穌講論光榮的時候,猶達斯離開出賣了祂,不可逆轉的試探,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按部就班的開始了。祂曾對厄瑪烏的宗徒說:“默西亞必須受苦,進入祂的光榮。”光榮是受難——復活連環的終結。 耶穌在談及祂的光榮時,給了“現在”額外的口音。當下的每個瞬間都是光榮的。這個光榮並不是在未來或往昔的瞬間,而是接納當下瞬間的變革,無論是痛苦的或是別的。當下的認識從過去救了我們,防止我們對未來的過度關注。這並非意味著:我們不應為未來進行謀劃。如果(我們)一生關注于謀劃未來和當下,那麼,(我們)就失去了真正的光榮。當下的呼召,正是對我們的呼召,正是對那些在我們四周的人的呼召,而非對過去和未來之人的呼召。如果我們被往昔或未來所俘獲,我們就成了時間的囚徒。真正的自由,使我們能在當下度生。 為耶穌來說:光榮包括選擇按聖父的旨意度生,完全明白祂當下的福傳使命。這個選擇並不容易。當祂戰勝要祂擺脫天父的誘惑

復活期第四主日 - 辨識空間

Image
 在基督文化中,善牧是一個如此使人銘記的形象,以致我們忘記了,這原是一個比喻。對猶太人也是如此,因為所有猶太人的祖先都是牧者:亞巴郎,梅瑟,雅各伯,達味,以及在他們一系的人。我們要超越這個比喻,讓我們默思真我,羊與善牧,耶穌基督,每個基督徒與同一主人的關係。 羊善良溫和的本性,使得它們容易誤入歧途。請看耶肋米亞先知的陳述(耶肋米亞 9:11),祂好似一隻值得依賴的羊,被人帶去宰殺。耶穌就在此處講論,善牧會保護羊,並為它付出自己的性命。善牧,也認識自己的羊,就詠唱關於羊的歌謠(聖詠第23(22)首):上主是我的牧者,我一無所缺;我什麼都不用掛慮,因為有我的牧者照料我。羊能很好的認出自己的主人,把自己的一切託付給主人。耶穌,立刻意識到惡牧的危險,警告我們要如同蛇一樣,更為機警,要如同鴿子一樣,更為純樸。我們要辨識聲音,這是主希望我們去做的事。 關於辨識,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在他的著作《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寫道:“激勵與回應之間,存有一個空間。我們有權在這個空間作出自己的回應。我們的回應,系于我們的成長和自由。”若干年以來,這些句子,令我深深著迷,特別是關於羊和牧者背後的關係。羊,就是我們人類,透過早已熟悉的主人的聲音,領會主人的意圖。動物對聲音具有條件反射,對牧人聲音的頻率,也是如此。我們擁有一個選擇,以超越條件反射。因此,在我們作出回應和主人對我們的召叫之間,存有一個空間。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今天的福音,便由此開始。這句簡短的句子所蘊含的,遠超其所表達的含義。首先,它表示還有其它別的聲音(因為還有其他牧人),還有別的羊,它們並不屬於善牧。善牧好似出自想要殺害自己的羊,撇下它們,使它們殘忍地被捕食動物所掠奪的邪惡或壞牧者而來的經驗而講論的。 我時常想:我們是如何習慣牧者的聲音的?我們又如何有規律的聽到上主的聲音的?我慣常通過默想我從教會經書上摘取的段落進行默想。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曾試圖取消聲音和回答之間的空白。那時,我隨機從聖經上摘取一個片段,試圖從中找出一個人物的資訊。這樣的做法,好似購買彩票一樣,全球都在流行這種做法。既然這種做法,從我個人的辨識空間中被清出,我就不再用這樣方法了。隨機運用天主的聖言,純粹是在滿足人的好奇心。就連魔鬼也引用聖經試探過主。既然我認清了這個現實,我就開始默想,透過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