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22

將臨期第一主日 (甲年) — 使人得救的判斷

Image
  瑪 24:37-44 今天福音所使用的語言可能會使人對世界窮盡和天主的審判作出過度的解讀,甚至誇誇其談。此外,亦可能會降低了人要對突如期來的死亡的準備的邀請,以至措手不及。這些解釋都是由於缺乏對耶穌時代廣泛使用的默示文學的理解,它與我們的心態和文化是完全陌生的。 我們應常常牢記一個原則:福音本質上是好消息,即喜樂和希望的信息。誰以福音來灌輸恐懼和焦慮,便是使用不當,且把福音真正的意義拉遠了。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福音所截的內容是什麼。 讓我們回到福音的上下文。一天,門徒邀請師傅觀賞聖殿的宏美壯麗。可是耶穌沒有分享他們的自鳴得意,反以預言嚇倒他們:「你們不是看見這一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這裏決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瑪24:2)拒絕悔改的耶路撒冷正在宣告自己的衰落。 門徒感到十分驚訝,便問了兩個問題:「什麼時候要發生這些事?」以及「什麼是你來臨和時代窮盡的先兆?」耶穌並沒有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反而藉著一個對所有時代的人都適切的教導來回答他們:你們該醒寤。為了更好地說明,祂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取自《創世紀》(創6-9)。在諾厄的日子有兩類人,其中一類滿腦子都是吃喝婚嫁,他們毫不準備必會喪亡;而另一類則保持警醒,留意將要發生的事。他們覺察到洪水快將來臨,他們得救了並展開了新的人生(瑪24:37-39)。 就像那突如其來的洪水,耶路撒冷的毀滅也是猝然而來。正如諾厄的日子很多人都死了,同樣,凡不承認天主的使者,不聽從祂的話的猶太人將在聖城毀滅時一同喪亡。凡開啟自己的眼目和心靈承認上主並接受祂的話的人必要得救,並且生育新人。 第二個例子的靈感來自男女的日常工作,在田間種植和準備做麵包的麵團。他們投入工作,賺取生計,吃喝婚嫁。該用什麼標準從兩個相同的行為中去選擇其中的一個是一個很好的默想主題。耶穌提及有著相同行為的人們,為何一個被天主稱為正義,另一個卻不然呢?法利塞人和稅吏都上到聖殿祈禱,稅吏領會到自己不配獲得上主的祝福因而被上主稱為義人。許多人上到聖殿的銀庫作奉獻,惟獨窮寡婦的奉獻獲得上主的悅納,因為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天主。耶穌訴說著行善的人。那些不讓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事才會被天主悅納。因此,是否被天主悅納的標準完全取決於一個人行事的態度和意圖,而非行為本身。主耶穌邀請我們以正確的意圖行每一件事。那些被今世的憂慮所壓倒的人將被留下,意即

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 基督君王節 (丙年) — 以十字聖架換取寶座

Image
路23:35-43 以色列人期待著一位偉大、富有、強大、永恆和戰無不勝的君王。天主在今天的福音中就回應了這些期望。在加爾瓦略山上,耶穌與兩個凶犯同被釘在十字架上,頭上刻有祂的罪狀:這是猶太人的君王。沒有寶座,只有十字架;沒有僕人,只有侮辱;沒有王袍,反而赤身露體。耶穌的王權多麼奇異!與常人所想像的君王截然相反。遺憾的是,很多基督徒懷有與猶太人相同的希望。他們認定基督的王國必會得勝,必會凱旋。然而被擊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君王摧毀了我們所有的計劃。 兩個凶犯中的一個甚麼也不懂,他對默西亞唯一的指望就是把他從酷刑中解脫出來。耶穌沒有幫助他:他表明自己無法滿足他的要求。 另一個凶犯是唯一一個確認出耶穌是君王的人:「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紀念我!」他直呼耶穌的名字,把祂視為朋友,一個整生都飽受打擊的朋友。他不把耶穌當作「紳士」,而是同行伴侶,一個承諾與他共同面對惡人的命運的伴侶,儘管祂是個義人。他沒有妄想耶穌會奇蹟般地拯救他。他只要求耶穌在他因一連串的過失和罪行而導致此生最後的旅程上,能夠陪他一起完成。耶穌應許他說:「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 這就是君王的審判,一如瑪竇福音第25章審判的場景,耶穌把綿羊和山羊分開。那些在左邊的未能識別天主何時經過他們身邊;而那些在右邊的卻識別到天主何時經過身邊,且善待了祂。耶穌對右邊的凶犯許諾,在祂的王國裡將備有一席。其實這些凶犯的歷史都是我們每個人的歷史:誰沒有行過像他們一樣的事?誰不曾仇恨、誹謗和不公義地對待弟兄?誰沒有在社會、家庭、基督徒團體中引起過大大小小的災禍?然而重要的是信賴這位君王的仁慈! 在許多人的內心深處,仍然認為十字架上的耶穌的王權沒有得到相稱的慶祝。那不過是一個不幸的時刻,真正的顯示將會發生在世界窮盡之時。基督的光榮便會彰明顯耀:祂將帶著天軍降來顯現給世人,特別是對釘死祂的人顯示祂的權能。 耶穌在臨死前,宣告執行處決祂的人無罪。這項宣告於末日仍然有效,或只是臨時聲明,以便日後修改?是否有些人相信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並非處於理想的狀態去客觀地評估處決祂的人的責任歸屬?那更不用說祂光榮的彰顯了? 若我們仍然培養這種想法,我們就沒有捕捉到天主在耶穌身上顯示的容貌。對殺害耶穌的人的審判——坦白地說——不會重審。祂赦免處死祂的人,在祂人生最光榮的時刻,即在十字架上時,祂展現了祂的極度愛情,拯救了他們。我們無時無刻不把世間君王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 鼓起勇氣,抬起頭來!

Image
路21:5-19 地球會窮盡,太陽和太陽系亦然;宇宙和多元宇宙同樣會窮盡,所有的一切終必消逝,不過並非在你我一息尚存之時。然而,政局的動盪、戰爭、饑荒和瘟疫迫使我們陷入痛苦和沮喪的境況。就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國與國之間緊張的關係所帶來一觸即發的危機均為我們帶來同樣的沮喪。世界末日的謠言迅速地廣播開去。原教主義者引述一些聖經章節來證實這些絕望和迫在眉睫的危險,當中最常被引用的就是:「在末日,困難的時期必要來臨,因為那時人只愛自己、愛錢、矜誇、驕傲、謾罵、不孝順父母、忘恩、負義、不虔敬、無慈愛、難和解、善誹謗、無節制、無仁心、不樂善、背信、鹵莽、自大、愛快樂勝過愛天主。」(弟後3:1-4)每一個世代都會發生這種令人不安的事,所以那些想要推測世界末日的人不難去制定日期,而這正是耶和華見證人 (Jehovah’s Witnesses) 所做的事。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利用我們對恐懼和焦慮的脆弱心理來營造天主是殘酷和暴力的信仰觀。讓我們更仔細地聆聽主,看看祂透過默示文學想要向我們傳達的到底是甚麼。 路加在公元85年左右撰寫福音。在耶穌死而復活後的五十年間發生了諸多巨大事件,例如戰爭、政治革命、災難和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基督徒成了不公義和迫害下的犧牲者。要如何解釋這些戲劇性的事件呢? 有些人被聖言之主的話有所吸引:「將會有大地震、饑荒和瘟疫;將有可怖的異象從天而來⋯」這就是解釋——耶穌已預見一切。不幸(尤其是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就是世界窮盡快將來臨和主要從天乘雲而來之時的先兆。今天的福音試圖回應這些虛假的期望,並糾正一些加給聖言之主的錯誤解釋。 這則教訓發生在聖殿,當時有些人來到耶穌跟前,邀請祂欣賞聖殿的美麗。拉比常言道:誰沒有見過耶路撒冷的聖殿就不能想像這世上最壯麗的奇觀。耶穌的回答卻令人驚愕不已:「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他們感到驚訝,就問:「那麼,什麼時候要發生這些事?」耶穌卻未能確定那日子:祂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世界窮盡的日子和時刻。(瑪24:36)祂並非魔術師或占卜師,因此祂並未有回答。 路加為何要提出這個片段呢?因為在他的團體中總是有些假先知常常對基督徒團體構成嚴重的威脅。路加記載耶穌也很煩惱,並警告祂的門徒要慎防預言世界窮盡快將來臨的人。祂強烈地勸告他們:「不要跟隨他們。」 那麼在主再度來臨和世界窮盡之前的這段時期將會發生甚麼事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丙年) — 在恐懼和虛幻之中,只有希望

Image
  路20:27-38 復活總是撒杜塞人和法利塞人之間引起爭議的話題,即使雙方同為宗教團體。今時今日,這種爭議則發生在相信天主和不相信的人之間。撒杜塞人是由富人階級組成,他們亦是羅馬政府的合作者。所有司祭長(他們對耶穌的死須負上最大的責任)都是屬於這個派別。 相較法利塞人相信復活,撒杜塞人卻抱有疑惑,因為梅瑟法律 (Torah) 並沒有提及復活。況且,他們有大把金錢供他們在現世享受逸樂,沒有人覺得有必要去思考來世的事。 聽了耶穌的言論之後,撒杜塞人明白耶穌相信復活。為了使耶穌信服並改變祂的想法,他們就引述法律書中允許寡婦與她丈夫的弟弟再婚之事。可是他們對耶穌的回答始料未及。 即使法利塞人相信復活,但他們確相永生才是今世的成全。因此,他們垂下眼簾喃喃自語,從這場滑稽的對話中迅速離開。 耶穌對復活的理解與法利塞人截然不同。祂站起來闡明道,首先:「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來世……他們相似天使……是天主之子。」(路20:34-36) 人死後若回到同樣的身體,同樣的生命根本毫無意義。在天主內的生命卻是一個全新的狀態:當一個人被引入其中時,除了保持原有的身份外,更成為一個不同的存有,不死不滅,相似天主的使者(天使)。 在天主內的生命將是怎樣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必須十分謹慎, 不然就會如同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般對永生抱有無限而危險的幻想。不論我們現在經驗到何等正面的事,都必定會把它無限放大——高興、享樂、滿足——如同拉比所支持的,回復到婚姻的生活。 遺憾的是,現今許多基督徒的一些陳述、祈禱和疑問仍然潛藏著與法利塞人對「肉身的復活」抱著有相同的想法。然而耶穌所指的復活——即天主把人置於與天使同等的狀態——卻有著天淵之別。對耶穌而言,塵世的生命一如妊娠,為準備新的誕生。這些人要進入的世界別無他處,因為那是終極的世界,在那裡再沒有任何形式的死亡。 就如在母腹中的胎兒不能想像等待他的甚麼樣的世界一樣,人也不能想像在天主內的生命將是怎樣。這奧秘尚未顯明,並非因為主想增加我們的焦慮或驚喜,只因我們的智力不足以理解此事。「這必腐朽的肉身,重壓著靈魂;這屬於土的寓所,迫使精神多慮。世上的事,我們還難以測度;目前的事,我們還得費力追求;那麼,天上的事誰還能探究?」(智9:15-16) 我們只能藉著信德來接近這崇高和不可言喻的真實,相信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