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4

常年期第四主日 (乙年) — 耶穌的權柄

Image
  谷 1:21-28 今天的福音敘述馬爾谷福音中論耶穌的第一個神蹟。我們在聖地裡一個可憎之地——葛法翁的會堂看到一個附邪魔的人。邪魔的存在不僅涉及個人病態,而是整個團體的病態。只要邪魔不打擾他們,團體就能夠容忍牠們。辨識我們所容忍,甚至在我們自己或團體內飼養的邪魔,對每一個基督徒團體以至個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如同會堂或教堂,我們蒙召成為永生的天主的宮殿(格前3:16),因而在此內容納或藏匿邪魔都非我堪當為天主的宮殿。 在革辣撒人的地方,那個附邪魔的人面對耶穌時,他說牠為數眾多(谷5:1-20)。而當牠們被驅逐時,牠們懇求被打發到最不潔的動物豬身上寄居。這些不潔之物也承受不了邪魔,因而衝到海裡自殺。這件事指出,人的心智傾向藏匿邪魔,這是連動物都無法容忍的事。 在會堂無法面對神聖無比的耶穌的邪魔,就大叫起來並擾亂團體。它所承認的是耶穌的權柄。有時我們把權柄誤認為權力,它們有著微妙的不同。權柄是一個人因其所擔任的職位而擁有的權利。邪魔宣認耶穌為天主子,對牠們有統治的權柄。這番話並非來自此世的知識,而在耶穌傳教事工的第一個實例中,天主子的權柄已被確立,即使群眾才剛開始認識耶穌是誰。他們談論耶穌的權柄,卻不知道這權力究竟來自何方。最終,伯多祿代表所有宗徒,宣認耶穌為天主子(瑪16:16)。這權柄在領洗時得到了彰顯(谷1:11),而在十字架下的外邦人百夫長亦宣認耶穌就是天主子(瑪27:54)。 法利塞人與耶穌辯論祂的權柄,他們想證明耶穌的權柄來自更高級的邪惡勢力本身(瑪12:24)。耶穌推翻了他們的論點。耶穌驅趕了祂第一次征服的邪魔,且每次都不斷地戰勝牠們。勝利者有權要求敗北者(這裡尤指邪魔)服從他。 耶穌驅逐的是附在人身上的邪魔,而不是人本身。我們往往會因為意見分歧而封鎖好友,刪除我們應該去愛和照顧的人的通訊方式,就是我們驅逐與我的意見相左的人的方式。我們需要用基督徒的方式來對待我們團體的成員,驅逐邪魔,但歡迎那人。只有懷著大愛,才能在譴責罪惡的同時拯救罪人。

常年期第三主日 (乙年) — 嗨,耶穌正在招募!要加入嗎?

Image
 谷 1:14-20 今天的福音講述門徒的召叫。當耶穌開始祂的事工時,祂意識到祂的使命並非由自己獨自完成。祂召募有工作的人,給予他們一個新的夢想和意義。耶穌給予西滿和安德肋一個夢,成為漁人的漁夫,捕人而不再是捕魚。他們便離開自己的行業跟隨了祂。肋未是一個受人鄙視的反民族主義者。他被賦予尊嚴和生存目的。他們的皈依是永久性的嗎?他們失望了嗎?一個對這些門徒詳細的傳記概述,可讓我們了解到他們在其使命中是怎樣歡喜踴躍和跌倒。 在增餅一事上,門徒變得重要起來,他們想立耶穌為王(若6:15)。他們成為學徒,被派遣作傳道事工的實習,而他們亦報告了自己的成果(路10:17)。當邪魔也順服於他們時,他們感到歡喜踴躍。在耶穌踏上祂最後一趟旅程前往耶路撒冷時,他們亦制定了當耶穌成為君王後,誰將在祂的事工中擔任什麼樣的職位的計劃(路22:24)。當他們發現自己是耶穌身邊最親密的圈子之一,且只向他們密切地解釋比喻的意義和天國的奧秘時,他們歡喜踴躍。當他們詢問他們的工資時,即使聽到他們將在來世得到報酬,心神依然熾熱(谷10:30)。 當他們不能驅逐魔鬼時,他們被嘲笑了(瑪17:19)。當他們無法面對驚濤駭浪時,他們感到害怕,甚至失去認出耶穌的視野。當耶穌被捕時,一個出賣祂,另一個不認祂,其他人亦四處逃竄。他們都四散開去,有些回到自己原來的行業。被賦予一個特別的夢要成為「漁人的漁夫」,成為建立教會的磐石的伯多祿,卻是最先重操舊業的人,且說:「我去打魚。」(若21:3)其餘的人都紛紛效法他。 在所有這些成功和失敗的故事中,值得注意的是,耶穌並沒有嘗試找更有效率和勇敢的人去取代他們。祂只是一直相信他們!每當他們猶豫不決時,祂都會給他們上一個充滿愛的教訓。當他們走上違背神聖計劃的道路時,耶穌溫柔地帶領他們回到正道,有時帶著憐憫的目光,有時卻溫柔地斥責他們。 令人驚訝的是,耶穌似乎為全球性的計劃奠定了一個脆弱的基礎。然而耶穌是對的,祂揀選那些能令天國成長發展的人。當祂需要更多人手時,就會召叫適合的人來。祂召選斯德望為第一位殉道者,而保祿則蒙召把傳揚天國的種子撒在羅馬帝國由近及遠的各地。 時至今日,祂仍然不停地召叫人參與祂天國的計劃。當祂招募我們後就再不更換我們,反而慢慢地讓我們發現祂是誰,使我們迷戀祂因而皈依和宣揚祂,甚至為祂而獻出生命。原本害怕膽怯的伯多祿,後來卻被復活的基督所吸引,並為祂而犧牲性命!

常年期第二主日 (乙年) — 耶穌真正住在那裡?

Image
若 1:35-42 今天的福音講述耶穌在祂公開傳教之始與第一批門徒的相遇。洗者若翰把耶穌介紹給安德肋和他的夥伴,而他們稱祂為辣彼。他們與耶穌待了一天後,祂的形象由辣彼成為默西亞。若我們認為他們這麼快就透徹了解耶穌的身份,那我們就搞錯了。要知道向門徒揭示耶穌是誰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必須更深入地探討他們的對話。 安德肋和他夥伴的問題是:「你住在那裡?」這是第一次見面時禮貌性的提問。耶穌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而邀請他們去看看祂的居所。事實上,耶穌在祂傳教上一路的日子將告訴他們祂不住在那裡,就是他們可能已經明白的事。「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瑪8:20) 「祂住在那裡」這個問題將在更久之後,在若望福音的結尾時得到解答,並帶領我們進入聖父和聖子之間深不可測的神奧關係中。耶穌說道:「正如我住在父內,你們也必住在我內。」(若14:20)天父的心就是耶穌的居所,祂視天父的心為祂的糧食和寄居之處。祂亦邀請門徒住在祂內。 十分可悲的是,門徒與耶穌一起生活了這麼久,他們仍然不明白這個奧蹟,斐理伯甚至說:「把父顯示給我們。」耶穌則悲傷地反問他們說:「這麼長久的時候,我和你們在一起,而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若14:8-9) 安德肋和他的夥伴與耶穌簡單的對話,將把他們帶到一個奧蹟的核心,並且在耶穌傳教事業結束時,他們將領悟到耶穌並非單單只是默西亞而已,而是天主子,合乎天父心意的聖子。 我們看待他人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些從一個人的過去來評價他的得失成敗;有些人按那人現時的地位來評價他;而有些人則著眼於那個人所擁有的潛能。門徒以耶穌將來會成為默西亞的目光來看得祂,因而超越不了自己的視野界限。 在福音的尾端,耶穌如何看待西滿這一段十分重要。祂可以就西滿從事的工作稱他為漁夫,或按他的年紀稱他為叔叔,或任何讓人感到熟悉、友善的稱呼。然而,耶穌視他為磐石,在這磐石上將建立祂的教會,因而稱他為伯多祿。這是授予權柄的何等經驗啊!恐怕連伯多祿自己也未必明白這新的命名的意義何在。 當你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會倍增,想像他未來的潛力,就會賦予並鼓勵那人去追逐夢想。耶穌就是這樣對待祂的門徒。

主顯節 (乙年) — 白冷的家成為拯救天地萬物的應許

Image
瑪 2:1-12 主顯節的福音敘述三賢士來到白冷,朝拜新生的君王嬰孩耶穌。這個節日顯示出耶穌就是天地萬物的君王,而三賢士則代表著整個非猶太的世界。從這一刻起,一個由父親、母親和新生嬰孩組成的私人家庭場景,一下子充滿了普世的幅度。至此,從只有少數在白冷的牧羊人知道耶穌誕生的故事,搖身一變成為人類救恩史的故事。這個弱小的家庭成為整個人類的中心,而且必須從人類君王的盛怒中拯救出來,因為新生的男嬰被稱為宇宙萬物的君王。 正如人們經常談論,主顯節的中心人物就是東方賢士。他們不是君王,而是賢士、智者或魔術師。他們有解讀星辰運行的專業技能(即天文學家)。當時一般的民眾認為他們的知識具有魔力,並尊他們為算命師。聖經中沒有任何根據指出他們是三個人。傳統上給他們起名,與奉獻的禮物:黃金、乳香和沒藥的數目相吻合。獻給耶穌的禮物均是皇室的禮品,相稱予君王。賢士正在找新生的君王。藉著他們,以色列的默西亞被公認為天地萬物的君王。我們知道賢士向黑落德打聽關於新生的君王,建立基督的普世王權。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賢士得知基督的誕生,並找到馬槽來。聽起來就好像許多虔敬的基督徒跑到各地不同的馬槽探訪。只是現今,有些觀賞耶穌誕生場景的人,都只欣賞馬糟的藝術佈置,那些瀑布和燈光閃爍,而小嬰兒可能正用微弱的聲音叫著:「今天是我的生日,向我請安送我禮物吧!」有時從耶穌誕生的場景參觀回來的遊客,都沒有真正與新生的嬰兒有實際的接觸。有時整個聖誕節甚至只與聖誕老人和聖誕樹有關,並沒有默想過救世主基督的誕生。 賢士首先來到黑落德的宮殿,詢問有關這個特別的嬰兒。熟悉默西亞預言的黑落德在賢士的幫忙下很快就找到嬰孩誕生的地方。然而,在他邪惡的思念中正醞釀著一個消滅嬰孩的計劃。黑落德的恐懼已經讓人知曉,這個出生在偏遠的牧童村的孩子將會影響以色列和他自己的命運。 白冷的故事應驗了舊中有關屬猶大支派以色列的君王達味的故鄉的預言。耶穌被視為出生於達味的王朝。這位新生王同時誕生在牧羊人當中,而達味正是牧人這一巧合,則使主顯節的場景帶來意味深長的意義。舊約聖經常常把默西亞描繪為牧羊人。 如果聖誕節是天國和聖家喜樂的時刻,那麼主顯節則是大地為宇宙君王而歡欣踴躍的時刻,而每個基督徒也因為屬於祂的王國而一同歡欣踴躍。而在祂的王國裡,君王「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