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4

常年期第十二週 (乙年) — 從處在危機中的救主身上吸取教訓

Image
  谷4:35-41 從情感上來說,聽說某個我所依賴的人(丈夫,父親,兄弟,妻子)對我的生活漠不關心,是我生命中最令人不安的時刻之一。感到背叛和不安全感,可以毀掉任何人。這就是門徒所經驗到的人生階段。他們在大海中,處在風暴眼中,他們依賴的人,他們的師傅,耶穌,睡得如同死人一樣。 “主,如果我們喪亡了,禰不在乎嗎?”門徒向祂懇求,這懇求的聲音,介於憤怒的呐喊和幾近絕望的呐喊之間。今天福音經文中的門徒, 他們代表的是面對戰爭,混亂,剝削貧窮國家,輕易砍伐樹木,剝削原住民對自己土地權利的人。我們感到絕望,質疑在這場浩劫中,天主為什麼不作回應。有沒有一個足以使我們感到安慰的答案?仔細研究這些奧秘的細節,就能幫助我們從這些問題中學到一個或兩個靈性上的教訓。 把這個故事放在耶穌一生的次序中,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這個故事的象徵含義,準確無疑。船是很容易把教會和信友團體區分開來的。風和風暴對教會的磐石形成挑戰,門徒受到驚嚇,感覺憑自己的能力,無法駕馭教會。但是,我們不太明白,這個場景中,耶穌為什麼在睡覺。對此的解釋自然是:處於受到迫害中的基督徒,發現耶穌並沒有進行干預。然而,這樣的場景重現了聖詠107(106):23-30提到的,耶穌成為普世君王的場景。耶穌與他們同行,與他們一起吃飯,與他們共度晝夜的,不只是人,且是宇宙的君王。邀請門徒和全體基督徒相信的,就是這臨現的天主。 風暴平息以後的對話,顯示了門徒所犯的錯誤。他們對風和風暴的恐懼,大過他們對救主的信賴。他們不相信那在船上睡著的那人,然而,那人能止息風暴。即使是在今天,這段聖經文,對焦慮的我們,做出了回應。當我們感到無助的時候,我們仍然要相信上主。祂將是向祂呼號之人的勇力。祂對這個宇宙,擁有全權。 疾病,死亡和其它自然災害,對我們的世界構成威脅的時候,大多數人會感到絕望。但是,仍然有人為之戰鬥,保護他人。他們會成為解決威脅的一部分。當我們沒有成為解決這些問題之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成為這些問題的一部分。天主總會給我們共通的智慧,以此解決我們的問題。人們需要與天主同在,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我們克服的障礙越大,我們就愈發變得完美,如同我們的天父是完美的一樣。 聖父在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中,使人類改變,使我們能克服越來越大的障礙,形成更完美的自我。是的,我們要達到那樣的地步,如同天父一樣完美。“你們要變得完美,如同你們的天父是完美的一

常年期第十一週 (乙年) — 天主聖言的內在傾向

Image
  谷 4:26-34 今天的福音提到三個關於天國的比喻:兩個來自農業背景,另一個則來自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廚房經驗。我們什麼時候或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比喻和故事來教導呢?當我們無法立即識別某種現實時,就需要用到比喻。而天國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如此沉浸在這個現實之中,以至我們無法宏觀它。這好比身處海洋的小魚問牠的媽媽說:「海洋在那裡?」媽媽回答說:「你正在游泳的地方就是海洋。」小魚卻說:「不,這只是水罷了。」小魚沒有其他的視野,無法理解海洋。要識別天主的國,對現實的不同視角是無可避免的。 天國是今生的現實,而不僅僅是來世的現象。它是由教會和相信天主聖主的信徒所組成的。每一個比喻都揭示了天國獨特的一面。 第一個比喻講述一個農夫把大量的種子撒在田間,然後他就休息。種子就是天主聖言,祂隨著自己的內在傾向而成長。天國的增長指的是按照福音精神而生活的人的增長。農夫撒完種子後就得休息。我記起我孩童時做過的一件蠢事。在花園裡經過一天的種植後,我常常把植物拔出來,看看它是否長了新根。而我爸爸花了一段時間才說服我,如果我每天都打擾它,它非但不會生根,反而會死掉。見證天主聖言的人需要耐心地等待祂在人們身上成長並結出果實。這種轉化要求人們改變熟悉的價值觀體系,並學習聖言所提倡的新價值觀體系。有時這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學會忍耐。那些試圖加速天國發展的人所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而非天主聖言的能力。 第二個比喻講述的是酵母和麵團的故事。一個婦人在麵團中放了少許酵母,它透過接觸自行繁殖,充滿了整個麵團。這裡指的是一個門徒轉化的能力是藉著他的臨在。門徒不需要拿著擴音器四處奔波傳教去,他只需臨在那裡,藉著接觸,藉著人們在門徒的生活中所見到的,一種文化在門徒不知情的情況下發展起來。門徒的數量並不多,但他們可以藉著生活的見證來轉化整個團體。耶穌就親自這樣作了。祂有超過五千名跟隨者,但祂揀選了一個小團體,他們都是親身從耶穌身上經驗到聖神之愛的人。這些人也反過來把這神聖之愛給予接觸他們的人。隨著信徒的增長,許多國家、許多世代的社會持續得到轉化。天國是由那些經驗了,且相信聖言的轉化能力的人所組成的。 第三個比喻講述一粒芥子。這小小的種子的生長傾向,足以成為飛鳥棲息的地方。它描繪一個遵從福音而生活的人如何使天國驚人地擴展開來,並為那些尋求庇護(飛鳥的巢)的人得到保護。我熟悉一棵生長在16,187平方米的土地上的榕樹,它有大

常年期第十週 (乙年) — 以色列之母親與教會之母

Image
  谷 3:20-35 這人是誰,耶穌?有的人指責祂瘋了,別的則指責祂是撒殫的軍隊。當群眾正在爭論此事時,祂在納匝肋的家人聽到了葛法翁的消息,便前來帶祂回家。 當祂的母親、兄弟和姊妹來到葛法翁時,耶穌正在一座房所子裡被群眾圍在中間。不過他們沒有進入房子,他們想與祂交談,期望祂會走出來。此時,空間的形象具有清晰的神學意義:外面和裏面、舊的和新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都有明確的分別。 馬爾谷把處在外面的親屬視為古代的以色列。正確來說,聖史並沒有提到瑪利亞的名字,而只稱她為「母親」。他把她視為「以色列的母親」的象徵,從人民中誕生的拯救者。古以色列對天主的默西亞感到驚奇,她看到幾個世紀以來所累績的神學信念和希望備受質疑。她有感自己蒙召去皈依,去徹底地改變思想,且把耶穌視為自己的兒子。她嘗試把祂接納到自己的家裡,帶祂回到傳統的模式。 耶穌不能接受,祂才不是那個要出去的人,而是外面的人必須進來,且願意接受天主提出的條件,好成為新家庭的一分子。就是成為新以色列的母親——基督徒的團體的一分子。凡留在外面的,縱使在生物學上他是亞巴郎的子孫,卻並非「新家」的兄弟、姊妹或母親。他把自己排除在天主的以色列之外。今天,這亦適用於那些領了洗,卻停留在外面或沒有聽從祂的話的基督徒, 福音也討論了耶穌賴魔王貝耳則步來驅魔的指控。耶穌對此進行反擊,並訴諸「天主的國」和「撒殫的國」這一般的形象。他們帶著部署好的天軍面對面地作戰。事實上,這是賦予生命的神聖力量與導致死亡,值根於人類內心的邪惡衝動之間的無情鬥爭。這些邪惡和兇殘的力量體現在人類身上,並藉著人類發揮出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伯多祿:耶穌稱他為「撒殫」(谷8:33 ),因為他容許自己被世俗的智慧所誘惑,而拒絕天主的審判。 耶穌又以壯士被另一個更強壯之士的圖象來駁斥他們的論點。祂確定撒殫的國時日將盡;它終結的時期已經開始了,因為一股極為強大的正義力量已進入世界。即使撒殫看起來仍然是統治者,但事實上,牠已被廢黜,再不是自天而下的主宰了。耶穌視牠「如同閃電一般自天跌下」。「壯士」傷人的力量已被拔除。(路10:18-19) 這些陳述是希望的邀請,刺激我們更加確信天主救贖的計劃將要滿全,即使這場勝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出來。反過來說,在撒殫面前棄械投降,就是錯誤地認為耶穌的力量不及邪惡的勢力。

基督聖體聖血節 (乙年) - 血緣關係

Image
瑪14:12-16, 22-26 今日福音的引言為我們提供了兩個源自舊約的象徵:無酵餅和逾越節羔羊。細究這兩個象徵,將為我們提供基督聖體聖血節神學上的連結。 無酵餅是以色列人自他們吃瑪納(出16:33-34)以來就一直保存在約櫃內的麵餅,就是天主不斷的眷顧的標記。在耶路撒冷的至聖所內,曾經存放著十二塊無酵餅,每逢安息日就會換上新的,而舊的則會被司祭吃掉。可是我們不能說天主教保存聖體的傳統源自於這個慣例,因為教會早期的文獻記載著,聖體是為分送給病者而保存的。不過今天聖事的保存是天主渴望與人類永遠生活在一起的象徵。 而另一個象徵就是逾越節羔羊。在最後晚餐中最值得留意的是,見不到逾越節晚餐最不可或缺的羔羊。毫不起疑的讀者便會問:「我們舖設好餐桌和麵餅了,逾越節的羔羊在那裡呢?」那隻犧牲的羔羊就是耶穌祂自己,所以沒有其他羔羊在場。在最後晚餐時,無酵餅和羔羊合而為一。「這就是我的身體…」逾越節羔羊和猶太人慶祝贖罪祭而祭獻的羔羊是不同的。贖罪祭所獻的羔羊是代罪羔羊。若望福音(若1:29, 36)和致希伯來書(希9)中指向基督的羔羊就是這隻代罪羔羊。然而,從今天的馬爾谷福音的脈絡中可以看到,他所謂的羔羊是巴斯卦(逾越節)羔羊,即那隻把人從埃及的奴役(罪惡的象徵)中釋放出來,領到應許之地(永生)的羔羊。 正如基督所述:「這就是我的身體,你們拿去吃。」它的整個含意就是「我就是逾越節羔羊,吃我的肉,你就能從罪惡(埃及)的奴役中得到救贖,獲得釋放自由。」逾越節羔羊就是在「誰吃我的肉,飲我的血,就永遠活著」這個背景之下。 基督聖體聖血節喚起天主教信仰的四個獨特面向,它們全都是源自聖經的基礎:一、聖體聖事是一種犧牲;二、聖體聖事是一個盛筵;三、聖體聖事是一個盟約;四、聖體聖事是基督的真實臨在。 聖體聖事中的麵餅被稱為「主」(host,準備筵席的主人家),亦即「犧牲者」(victim)。這個術語指向聖體聖事的犧牲性質,就是基督為使人類的罪獲得永恆的寬恕而犧牲。這個犧牲祭獻的概念源自《肋未紀》第十六章,以及在《致希伯來人書》第九章中所提及的贖罪祭的代罪羔羊。百姓的罪藉由禮儀被轉移到羔羊身上,然後羔羊被宰殺以示百姓的罪得到消除。禮儀的第二部分就是把犧牲了的牲畜的血灑在參與者身上,作為立約的標記。在新約中,藉著聖體聖事,人類的罪惡被轉移到羔羊(基督)身上,羔羊被宰殺後,天主子民分享祂的血作為新約的建